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宋 迪)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构建“阶梯式”育人体系,重塑课程教学生态。
《意见》指出,各地中小学校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小初高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初中阶段,学校要聚焦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从现象认知向规律探究与方法掌握过渡;高中阶段,要鼓励学生接触科技前沿、进行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使其系统掌握科研方法。
此外,作为开展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课程教学要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实践探究为主要方式,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教师要加强分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基于真实情境,采用项目学习、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追踪学生创新能力成长轨迹。
下一步,中小学校要持续加大科技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统筹利用校外实验室、科技场馆等资源,为学生体验真实情境下的科技探究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提供平台。各地要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数字教学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支撑的教学新形态,提升科技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将基本建立,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评价和条件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到2035年,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将全面构建,以实用场景为对象的项目式、探究式、跨学科教学方式普遍应用,学生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意见》提出六大重点任务,要求中小学着力通过学科融通实现“结构”新,通过工程实践实现“引擎”新,通过协同开放实现“生态”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激发学生投身科技事业的远大志向与持久热情。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