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假努力” 避免走弯路
学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5-11-26 期号: 1877期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王 琪


  深夜,书桌前,考生奋笔疾书,练习册上写满字迹,错题本里题目抄录得整整齐齐,但考试成绩总不尽如人意。这种看似刻苦却没成效的“假努力”困扰着不少挑灯夜读的考生。这些考生并非刻意偷懒,而是学习找错了方向,其付出就是徒劳的。初三进入学习关键期,考生唯有找准问题根源、调整努力路径,才能让每一分付出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识破“假努力”:别让忙碌骗了你
  所谓“假努力”,归根到底就是“努力”的表象掩盖了更深层的问题,这让不少考生陷入“付出多却收效微”的困境。而深层问题可能涉及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
  其中,学习方法不当是主因。例如,考生小林每天花1小时整理数学笔记,抄满例题却不总结解题思路,遇到类似题目依旧出错——这种机械劳动并未让知识内化。
  此外,失衡的时间管理会让考生陷入“忙碌陷阱”。考生小敏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她从早到晚要兼顾多科学习,却未区分优先级。例如,她的数学基础薄弱,却为其分配了和优势科目同等的复习时间;还因死磕难题拖延任务,缺乏复盘和休息时间,看似忙碌实则低效。
  而基础知识上的漏洞也会像“隐形墙”一样阻碍考生进步。小宇总说“努力学数学”,上课也认真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可每次考试都在基础题上频频丢分。他这种明明很努力却因基础不牢难以前进的情况在初三也很典型。考生误以为“会难题就会基础题”,盲目跳过课本例题去刷难题,导致基础漏洞越积越多,后续学习因无法理解知识内在逻辑,只能机械记忆结论、套用公式,成绩自然难以稳步提升。
  
  精准破局:从“盲目忙碌”到“高效学习”
  想要摆脱“假努力”,考生关键要从“形式化付出”转向“本质性提升”,用科学的方法让努力切实有效。要实现这一转变,考生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稳步提升学习效率。
  一是优化学习方法,拒绝机械重复。考生可借鉴“费曼学习法”,即学完一个知识点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讲不清就回去重学,用输出倒逼知识内化。此外,考生要升级笔记方式——整理笔记不必照搬课本,而是改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内在关联,在导图中标出疑问点和易错点,让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网络。
  二是做好时间管理,聚焦有效产出。高效的时间分配能让努力事半功倍,其核心在于“优先级排序”而非单纯“填满时间”。考生可运用“四象限法则”规划任务,优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如次日考点复习),重点投入“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如薄弱学科提升);避免为凑时长而无目的刷题,减少精力内耗。
  三是补齐基础漏洞,夯实知识地基。基础是所有学习的前提,考生要从课本核心内容入手,逐章梳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考生可通过“基础测试”(如课后题、基础卷)检验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精准定位薄弱点;对不懂的基础问题及时请教,不遗留知识漏洞,确保简单题、中档题稳稳拿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