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今年继续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三学考于6月24日至25日举行,中招录取总成绩为510分。根据计划编制,今年本市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共计11.8万人左右。
普高招生规模8.5万人左右
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8.5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3.3万人左右。与去年相比,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有所扩大。
市教委明确,普通高中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要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设置每班不超过45人的班额;同时,优质普通高中班额原则上不低于40人,进一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各学校要适应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推进走班制教学,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此外,全市优质普通高中将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落实指标分配政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东城区、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继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具体办法由两区制定发布。同时,本市强化区内统筹,以课程创新夯实集团教育内涵,鼓励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团建立连续培养机制,促进育人主体由单体化学校向规模性集团转变。
优质高中跨区计划向资源短缺区域倾斜
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2025年北京市继续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部分优质普通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重点向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域倾斜;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可在资源输出区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民办高中主要面向办学所在区招生。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等有关学校可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在全市范围内招生,不对各区分配招生计划。
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照统一招生模式录取,主要面向办学所在区招生。学校可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填报志愿前,组织进行以外语能力为主的资格性测试,确定合格名单后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备案,在统一招生中,对符合条件的考生依据志愿和成绩进行录取。
鼓励中职校办综合高中班
《意见》明确,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相关工作将继续开展,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
据悉,市教委将进一步优化中高职衔接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打造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立交桥,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此外,本市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情况、高中阶段学位资源供给情况和职业高中资源条件,适度增加现有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班招生规模,鼓励支持具备条件、学位资源充足的中等职业类学校举办综合高中班,开展职普融通办学试点,打造兼具升学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提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要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升学申请,通过资格审核后可参加2025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
初三学考6月24日至25日举行
2025年,本市继续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中招录取总成绩为510分,计入成绩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以及体育与健康。
其中,初三年级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4日至25日,具体考试安排由北京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的命题工作,并制定评分标准及细则。各区严格执行全市统一的评分标准及细则,确保评卷工作质量;统一协调安排评卷教师和服务人员,从资金、设备、技术等各方面给予保障支持,确保评卷工作顺利进行。
校额到校录取总成绩不低于430分
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按照提前招生、指标分配招生、统一招生三个阶段进行录取,被前一阶段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一阶段的录取。统一招生录取结束后,相关学校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录取。
普通高中部分招生类型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可根据本校实际,安排部分招生计划参加提招录取。
指标分配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其中,校额到校采取校内选拔方式,依据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考生总成绩要达到430分,综合素质评价要达到B等;指标分配招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执行。
统一招生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照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