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提质增效  让师生回归课堂

发布时间:2023-12-11 期号: 1744期

从作业减量增效到延长课后服务,再到压减校外培训、落实中考方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整个教育系统以及考生家长、社会各界都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

两年多来,北京市教委坚决贯彻“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有不破不立的重大改革,也有久久为功的扎实推进。“双减”成果一步步从量变到质变,真正成为本市建设教育强国、推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实践。

本报特推出“把脉‘双减’”四期系列报道,与学生和家长同向同行,共同推动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减量提质增效  让师生回归课堂

作业管理从“大减法”到“小加法”

“双减”第一减就是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政策实施前期,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了有效压减,而“双减”文件在谈到坚决克服机械无效的作业基础上,又特别提到了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功能。学校教师要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和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分层次作业。为此,从“大减法”到“小加法”,市教委在对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做减法的同时,在强化作业设计和提升作业质量上持续做加法。

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双减”对作业的要求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量、减少作业难度,反倒是要提高它的精准度,赋予作业更多的要求,真正实现减量、提质、增效。为此,市教委在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

首先,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把作业放在教育供给侧结构的角度来看,和备课以及考试评价等一体化设计,不仅能解决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还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对此,一线教师从注重单一时间单一课时向更加注重单元和主题教学统筹转变,具体而言,作业不一定当天完成,可以是三天完成或一周完成;此外,从重视知识立意向方法立意甚至价值观立意转变,作业不是简单地拿公式重复知识点,而是能够在巩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统筹优化作业管理。全面落实教育部作业管理工作要求,市教委引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类型。如语言类的语文、外语学科,对背诵、默写和作文可以进行长周期安排;像理科类的作业,要控制数量,避免简单的重复;综合类学科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类、体验类、探究类的作业。在这样的制度落实中,市教委提出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并及时反馈,发挥其主动诊断的功能。

最后,加强示范引领和技术辅助。近几年,本市陆续发布中小学作业指导手册以及中小学综合类学习活动指导手册,针对作业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给出了案例和示范,用案例法加强引导。西城、朝阳、门头沟等区还召开研讨会,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的征集和展示活动,给出多样化的案例供一线教师学习和参考。此外,本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精准作业管理,在石景山区和东城区试点,对学生作业进行大数据采集,根据学生作业反映的问题指导下一轮作业侧重方向。人工智能赋能作业管理,可以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并进行分层次、个性化的辅导。

下一阶段,市教委将发挥教研引领作用,把作业留好;加强学校管理和校本研究,特别是基层备课;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引导家长配合指导学生作业,给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的补充等。

 

课后服务从全覆盖到满足个性需求

“双减”文件要求,满足不同学生在校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北京市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完成基本建设,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在工作日对所有有意愿的学生实现“三个全覆盖”,使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率先全面回归校园。

近两年,面对校内提质增效要求,市教委逐步调整,着力从多方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市教委根据地域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在之前教育供给中的一些未尽事宜,在三点半之后进行部署。2021年,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今年,开展了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组建区域协作组,汇集全市各区校和教科研的专业力量,分专题重点围绕课后服务的内容安排、过程管理和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讨,在东城、朝阳、昌平等区召开现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和实施,本市课后服务有了重点突破。首先,优化了课后服务的功能定位,通过加强调研,将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其次,针对学科的需求,学校可以提供和三点半之前不同的供给,如语文课不再是按进度讲,有古文辅导、现代文阅读、小作文指导等,学生可根据需求选择。即使到了初三,学科类辅导也可以多元组合,学校可以在同一学段内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后服务内容。

强化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以树立核心素养为导向,统筹课后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去年起,市教委要求学校在三点半之后多开设融合课,即一个活动的载体既体现劳动教育,也体现美育和体育等。为此,各个学校的社团和融合课的开发逐渐增多,如语言类教学、表演类教学等,在城区和郊区依托不同的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术劳动阅读等。例如,怀柔汤河口中学发挥山区寄宿制学校特点,开展观鸟、种植、生物鉴赏等社团活动,当地景泰蓝制作、烫葫芦等民俗活动也成为很好的学习载体。

李奕表示,未来本市将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的资源供给,包括建立机制,把一些优质合理的校外机构资源引入校内,进一步丰富和优化课后三点半的课程供给和服务。

 

一线教师

从亟待释压到回归教学

“双减”工作推进以来,一线教师和校长迅速进入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挑战中,为政策落地以及家长和孩子的安抚和引导做了大量工作,工作负担在加重,时间也在加长。对此,市教委近两年重点研究教师职业压力根源,做了大量一线调研和教师访谈,重点聚焦在更好地理解“双减”问题,处理好减少过重的负担和提高质量、确保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师本领,“多快好省”地用最少的作业、最优质的课程、最精练的考试达到原来能够达到的效果;科学排布学校的人力资源,实现教师在三点半前后进行两次教育供给,并且服务于不同模式和不同学生群体。

落实“双减”政策初期,学校更多地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增加个体工作负担来完成,所以教师较为辛苦,也给学校带来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根源,市教委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再梳理、再聚焦,在具体解决方案上给出两个方面四项措施。两方面是“外练筋骨皮”和“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的措施是开展减轻教师负担的专项治理和积极探索教师的弹性工作制,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学校治理方式。目前,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在探索多种形式的弹性工作制,比如通过AB岗、交替轮岗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学校还根据教师的家庭情况有机调整,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缓解。

   “内练一口气”的首要措施是提高教研的指导效能,发挥基层教研组和学科组的创新作用,充分利用基层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精细化地留好作业、出好题。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基本功和教研力量的逐步释放。其次,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对学生的诊断、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拓展。为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本市试行教师开放型研修计划。该项目今年动员全市1500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及正高级教师,向通州、密云、延庆、门头沟等四个试点区1.6万名学员提供在线研修服务,包括一对一的实践研修和开放式说课检课等,参与学习人数共达35万人次。这样的方式,减少了教师教研和培训过程中的消耗,使其真正回归到教学本身。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