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在行走的课堂里读懂中国

发布时间:2023-11-13 期号: 1736期

研学:在行走的课堂里读懂中国

重走古丝绸之路、漫步杜甫草堂、体验傣族传统生产、观看神舟十七号发射、领会“进京赶考”的西柏坡精神……揽万里河山,寻千年故事。在学习之余,北京各校陆续组织学生手携课本,走出校园,融合多学科知识,将学习的视角从书本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研学活动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探寻历史文化  跨越古今文明

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碰撞,就会激起新的火花。探访武侯祠、揭秘三星堆、感受敦煌莫高窟、触摸徽派三雕艺术、拜访绍兴鲁迅故居……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北京中学生研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在探寻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跨越古今,读懂书本故事,将语文、历史、政治、地理、书法、化学、生物、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收获和体验。

“行走在鸣沙山,听驼铃悠悠讲述沙漠诗篇,我仿佛穿越千年,在古丝绸之路运送货物。这一幅幅画面跳出书本,近距离触摸它们后,历史变得不再枯燥,我甚至想找更多的书来读。”10月23日,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师生到达敦煌。此次研学,他们体验驼铃古道、参观敦煌莫高窟。在敦煌《乐动敦煌》的演出中,同学们见到了敦煌壁画中的琵琶、笙、排箫、筚篥、莲花阮、鼗鼓、鸡娄鼓、埙、筝、方响、竖箜篌、拍板等乐器。演出讲述了主人公白歆为追寻心中的音乐勇闯西域的故事,在直触心灵的《月下少年》主题曲中,同学们就像千千万万个白歆,在逐梦的路上矢志不渝。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科研室主任邹玉环介绍,研学前,学校各部门经过周密协调做好分工。各学科教师研制了有针对性的研学手册,包含不同学科任务,比如:语文学科包含古诗理解和卫星发射解说词;数学,关于卫星发射的各类题目;英语,关于航天员的故事、敦煌莫高窟;政治,关于航天梦强国梦;物理,关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运行轨道问题。

10月中旬,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学生踏上探访文明古都的研学旅程。他们走进殷墟遗址学习甲骨文,到龙门石窟学习隋唐兴衰,在开封府楼前领略大宋文化。东直门中学德育主任刘纯表示,研学前期,学校教育处、教学处组织年级、班主任、学科教师针对学生家长需求进行详细的问卷调研,对研学旅行中的活动、管理、后勤进行周密设计;制订活动安全预案、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充分对参加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动员,确保活动安全、高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正好是感知社会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开始有好奇心去关注一些社会问题。走向社会,可以让他们了解得更多,具备更开阔的视野,也有助于学习动力和兴趣的发展。研学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学阶段缺少的社会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养成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培养相关的技巧能力,还能增强体能,提高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出京研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他建议学生们要多走出去看看,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的实际状况,这对青少年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10月,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高一学生开启了徽州文化探访研学旅行。在新四军军部旧址,331名师生完成了开营仪式。师生在先烈雕像前默哀缅怀,敬献花圈以表敬意,齐诵《少年中国说》以表心志。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中,从一件件承载红色记忆的文物前走过,学生们了解了新四军的成军及演变历程,观瞻记录着新四军以血肉换取美好家园的史料,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四军”铁的信念意志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令在场师生感佩万分,在继承红色革命文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有了“弘毅”之决心,“笃行”之信念。

刘纯介绍,为了增强学生研学中“学”的实际获得感,实现教学相长,东直门中学将研学旅行分为校内学习和实践探访两部分。在校内学习时,学科教师选取具有地域文化特征、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兼具德育教育价值的学习主题编制学习任务单。学科教师围绕学习主题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和文献调研,为实地探访积累间接经验。在五天研学期间,按照教师设计的探访线路,学生通过合作调研、实物考察、合作体验、参观交流、访谈、现场讲授、教师引导下的赏析、主题教育活动、自主文献调研等方式开展学习。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在10月22日到25日,组织七年级学生踏上齐鲁大地。研学中,学生走进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追忆当年那场血与火的历史,全面了解1938年台儿庄大战背景、战争的全过程,以及台儿庄的前世与今生。学生们还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参观台儿庄古城内大战遗址,聆听牺牲女学生刘守玟、兄弟连长等大战故事,近距离触摸弹孔墙等历史遗迹,感受战争的惨烈,激发爱国热情,感受革命先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返程时,学生宋悦慷慨激昂地赋诗一首,名为《初秋游学记》:“秋意正浓齐鲁游,抗战事迹记心头。拜别孔孟登泰山,泉城美景心底留。学子返程暗自扬,中华文化源远长。吾辈少年正崛起,发扬传统继辉煌!”

在京内,不少学生领略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11月1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初二年级的全体师生,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座浓缩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殿堂。同学们通过全景影院立体还原的长征场景,真切感受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时的战火纷飞,体会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苦卓绝,体会和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气概。红色基因在研学中传承。这些直观的触动、深入的思索,让爱党爱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间。

 

体验自然农业  感受壮美山河

除走近人文景观,感受历史余韵外,部分学校的研学活动聚焦大自然,让学生们亲近自然的同时,增强保护环境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心性。

“背着竹篓置身万千茶树间采撷茶香,在制茶车间体验非遗制茶技艺,很新鲜也很有趣。”11月7日,研学第三天,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的同学们来到安徽黄山脚下的茶文化园。在茶博馆内,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徽文化和徽州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到徽茶的文化魅力。

11月3日,北京市八一学校初一年级举办了西山森林公园秋游研学活动。年级组把生物、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有效整合,重构课程体系的架构,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进行跨学科学习。研学活动的答题任务包括八一学校的文化和时事政治等。通过答题活动,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八一学校的文化和历史。

同一天,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初二年级学生则奔赴昌平区北京农机试验站,赶赴农忙。同学们先去参观了养牛场和牛奶生产间,学到了奶牛年龄的判断方法、饲养奶牛的注意事项等知识。此后,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体验种大蒜、制作非遗绒花、米面加工、制作葱油饼等。学农活动为他们带来有别于课堂学习的经历,体会到通过劳动获得美好收获的愉悦与欣喜。参加此次活动的初二(1)班学生表示:“在农田里高举起铁锹,施底肥,深翻地,挥洒汗水、锻炼体魄的同时也感受到农民叔叔辛勤耕耘的不易。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接触传统农业文化,能够亲身体验十分宝贵”。

此外,166中学学生驻足黄河岸边,欣赏“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澜壮阔;北师大丰台实验学校学生读行皖南,近观黄山,感受奇松云海的秀丽壮美……学生们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收获了丰富知识,获得深刻感悟。

 

追逐科技前沿  激发创新潜能

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科技主题研学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得以追逐科技前沿,享受科研盛宴,激发创新潜能。北京一些中学为学生敲开卫星发射基地的大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漫长的等待遏制不住我内心的激动,伴随着指挥人员开始倒计时。‘点火!发射!’只见火箭的底部冒出一团火焰,火箭承载希望与智慧上天,笔直冲向星海!”这是海淀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姚尚对研学时观看卫星发射难忘经历的描述。10月24日凌晨,海淀实验中学西昌践行团师生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观看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发射。此次研学师生现场观看火箭点火、起飞,充分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海淀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张士满介绍,从2013年起,“钱学森班”学生的足迹就踏遍祖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今年学校再次开启“中国梦·航天情”——海实“钱学森班”践行活动,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让学生现场观看火箭发射,同时体验西南地区特色文化和民族风情。

10月26日,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科技创新班师生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礼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参观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并祭奠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先烈们。“倒计时结束,整架火箭顷刻间离地而起,承载着三位飞行员和人们的祝愿奔向太空。”学生陈嘉诺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方红一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七号,追逐航天梦的道路越走越宽,也激励着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砥砺前行,续写辉煌篇章。”

 

探访大学校园  碰撞学术思想

大学是高中生心目中神圣的学术殿堂。不少高中在举行研学活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大学校园。同学们提前感受大学校园文化,走进大学实验室,近距离接受高端科学技术的洗礼,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有助于培养开放思维与探究精神,也更坚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1月6日,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在领队讲解下,走进历史悠久的西安交通大学。在阶梯教室中,少年班的小姐姐讲述了她从河南小县城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学习经历,引起同学们的惊叹。海淀实验中学校长助理刘博说,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走进这样的高等学府,能够鼓励同学们知行合一,在高校这个大课堂中有所收获。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多元文化探究”澳门研学实践周在今年暑期举办,学校近30位学生赴澳一周。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同学们入住澳门旅游学院,聆听了由学院教师执教的多门课程,体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参与了此次活动的高二年级学生安俊伊说:“我们入住澳门旅游学院宿舍,体验到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同时还使用各种专业设备,跟着五星级酒店大厨学习了法式西点制作。”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学习了跨文化交流课程,了解人与人之间如何有效沟通、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等知识。课程学习完毕,学生可获得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张士满表示,研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游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在满足学生旅游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