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好榜样

发布时间:2022-05-05 期号: 1631期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学生 单子桐

 

  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认识了李大钊先生。

  初出茅庐的李大钊不是社会名流,甚至在同期友人大多为大学教授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图书馆主任。

  然而,李大钊刚刚回国,遇到了跪在街边、抱着孩子乞讨的妇人时,他当即变卖家当带孩子看病。后来,由于手术费过高,他还跑到报社去借。

  倾其所有只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穷苦人,李大钊的行为让那家人感激涕零,但更令他们震惊的是,李大钊真诚地问:“我们能不能交个朋友?” 没有阶级等级的观念,没有人与人生来不平等的概念,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坚守下去的动力。

  张勋复辟,李大钊被迫流亡江南数月,他深入社会底层,倾听大众呼声。后来,他还和许多生活在长辛店的工人成了朋友。回到北大之后,他建议在北大首先开展工人“扫盲班”试点,让工人朋友和学生一样,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凡是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痕迹的人,总是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剧中,蔡元培第一次带青年毛泽东去见李大钊时,他正在北大图书馆里爬上爬下地整理书籍。他这个“图书管理员”并不是坐在椅子上指挥若定的“将军”,而是愿意做躬下身子来真抓实干的战士。没有一点“官气”与“架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划时代影响。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青春》。文中妙语连珠,金句迭出:“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这篇经典之作,一直为后人反复吟诵,真乃《青春》之文,如青春般熠熠生辉,经久不衰。李大钊,就这样一直以青春的样子,活在代代青年的心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