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风光
——跟着历史课本去研学

发布时间:2022-04-12 期号: 1624期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学生 任紫渲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京杭大运河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依然焕发迷人风采。古人用简单且原始的工具,人力开凿,留下了我们现在所见的京杭大运河。春秋时期,夫差在扬州开凿了大运河的第一段——邗沟;隋炀帝杨广完成了贯穿南北的壮举;元朝则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利用周遭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花费10年时间连接一条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为我国南北经济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大运河始于千年前吴泰伯开凿的伯渎河。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从陕西干里奔吴,在无锡梅里建立了勾吴国。他眼见湖水漫漫,沼泽密布,人栖树上,无路可行,就率领族人和当地先民,用简陋的工具开凿了一条运河。公元前486年,吴国末代君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诸侯争霸,疏浚沟通了包括吴泰伯所开凿的水道,成为今天京杭大运河江南段最早的一段水道。而后,无锡先民因觉那里的饮水、用水、交通十分便利,就在运河两岸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后又不断发展成了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

  先有运河,后有城市,一直以来,运河都是我国的重要河流。清代中叶,无锡成为皇家漕粮采办中心。我曾到无锡游玩过,先去的是三里桥,南来北往的运粮船都汇集无锡的三里桥附近,一时形成米市。太阳升起时,晓雾消散,河道中万道金光,一片辉煌。随着船笛声越来越密,河道也渐渐变窄,运河两岸的繁华街市转换成了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这些前门临街、后窗枕水的三层或两层的木结构小楼,沐浴在一片金色的霞光里。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泯泯草木春。”古老的运河从这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中缓缓穿过。河流中驶来两艘龙凤楼船,开过时溅起浪花朵朵,笙歌悠扬,芦笛嘹亮。太阳半隐群山时,在夕阳的余晖中,船头激起层层波浪,仿佛在无数晶莹的浪花簇拥中前进,那情景真是美极了,我惊叹不已。

  我们在河岸看到一座造型匀称、稳固雄浑的单孔石桥。这座与水中倒影形成一个“满月”形状的石桥,就是古运河上著名的清明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桥面上既有人行的石级,又有古时独轮车车行的石板道。桥西一对望柱石顶上,雕有蹲伏的石狮守护石桥,迎送往来行人。桥的东面建有碑亭,亭中立有石碑,刻有乾隆年间的《重修清宁桥记》。

  古运河中,跨塘桥到清明桥的900米河段,以水弄堂与古塔、古寺、古桥、古街、古庙、古宅和谐结合,构成了古朴典雅的水乡风情,彰显了灵动、恬静、清幽的江南风光。穿过桥,是条古色古香的长街,被称为古运河“绝版之地”南长街。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朝廷在无锡南城门设有驿站,驿道即是南长街。从北宋到明清,自京城来的信史快马经过常州,到这里歇息后,往南可以直达苏州。日头渐渐黑了,我们按照来时路返程,不经意抬头看到闪烁的星星,真可谓“天上银河,地上运河”。

  这运河如今更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它令我沉醉的不仅有风光景色,还有对历史的感悟。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