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1-12-27 期号: 1600期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学生  高铭骏

 

  关于书信,不仅有“鸿雁传书”“陇头音信”等成语,还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在交通不发达、通信不方便的时代,书信承载了人无尽的牵挂与情感寄托。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与傅聪就是一对典型的“异地父子”。傅聪在波兰留学期间,傅雷夫妇对他百般关心,往来书信有上百封。除了在信中询问其生活、学习状况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培养儿子成为艺术家的高尚情操,让他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古人看重家书,不仅是因为那时通信不便,更多还是希望通过家书传递家教。家中的长辈在家书里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传授给子孙后代。如在1954年4月21日的信中,傅雷鼓励傅聪“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又如,1955年1月26日傅雷在信中写道:“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便岁月流转,仍是常读常新,如今依旧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傅雷家书》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循循善诱,让我怀念那个年代中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厚谊,更是完整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为我们了解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书信的内容是有特殊价值的,特别是那些带有特定历史发展烙印的书信,几乎可以当作历史的佐证。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写信了,即使远离父母,也有电子邮件、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沟通交流。即时通信工具虽然方便快捷,省去了书信的措辞严谨、落伍老套等麻烦,但昔日信中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哲理也被程序化的声音和符号所代替。这些符号转瞬即逝,即使里面也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那些“见字如面”的感受真的消逝了许多。

  在《傅雷家书》中,关于傅雷因傅聪在学业上的进步而表现出高兴的描写就有多处。如,1954年12月27日傅雷在写给傅聪的信中写道:“好消息太多了,简直来不及,不知欢喜了哪一样好!妈妈老说:‘想起了小囝,心里就快活!’孩子,你太使人兴奋了。”又如,1955年1月26日傅雷得知傅聪的音乐会非常成功后,在信中写道:“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当我读到这些语句时,仿佛亲眼看到傅雷夫妇在得知傅聪大获成功时的欣喜若狂,以及因太过感动而泪水涟涟。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不仅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新技术,更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铺开信笺,拿起钢笔,句句寻思,字字斟酌,用纯真、质朴的文字,把当下的所思所感写给家人和朋友,写下人生的美好回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