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始于冬至

发布时间:2021-12-22 期号: 1599期

北京市第八中学教师  张 轲

 

  冬至在自然地理中有重要意义——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这一物候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尤其对古代农业的开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便通过观察,总结出冬至等太阳运行的关键节点,并演化出二十四节气,赋予了冬至日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实际的生产活动,正如《吕氏春秋·当赏》所云:“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中国古代较早产生了农业。相应的,人们也开始探索四时的变化,为农业播种、收割提供准确时间。有学者认为,古代人先是认识到寒暑变化,再发展为认识两分两至,继而认识到分至启闭,形成二十四节气等系统的物候知识。

  《晋书》记载“俗不知正岁四节,但计秋收之时,以为年纪”。“计秋收之时,以为年纪”就是感性地对四季循环产生简单认识,而“知正岁四时”则是精确地把握四季循环意义。前者仅凭感性的认识就足够了,而后者既需要持续准确地观察积累作为研究材料,又需要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为认知框架。所以从这一方面的意义上看,以冬至作为起点而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已经不单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还凝合了先民智慧的文化成果。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冬至被视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如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说:“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可看出在古代,冬至与正月一样受人重视,其中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冬至长期被视为新年之始,其所在的十一月也曾长期被设为一年之首。

  也因为冬至是如此重要的节日,所以在历史上,各地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其中北方最著名的便是“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相传源于东汉张仲景的“祛寒姣耳汤”。《河南府志》中记载张仲景冬至返乡,见好多乡亲耳朵冻烂,心生不忍,于是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物一同炖煮,捞起之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称作“姣耳汤”。每人发给一碗热汤两只“姣耳”,治好了不少乡亲的烂耳病。虽然饺子馅不断发生变化,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冬至的岁时文化不仅影响到中国,也在东亚范围内影响广泛。唐代时日本向中国学习得越发深入。中国很多岁时节日都影响了日本,并成为日本宫廷岁时活动的一部分。《续日本记》载:“冬至,天皇御南苑,宴群巨……”冬至日的日本宫廷活动,如受贺、宴会、赐老、赐物、赦囚、免租等,与唐代中国的冬至节活动非常类似。

  进入现代,随着冬至不再作为一年开始,冬至节在人们观念中的重要性被不断削弱,已经不再如古代那般被当作大节日来纪念。但在中国许多地区,仍会基于冬至的自然特征,将其作为气候转换的重要节点。比如到冬至便开始数九、备耕,这样做,一定程度上也在传承着冬至的节俗。冬至节气所兼具着的自然与人文双重特性,是其文化特色永葆长青的有效保证。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