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一古典情韵  传一匠心精神
——游北京古观象台感想

发布时间:2021-12-06 期号: 1594期

北京市第八中学学生  吴林煊

 

  “观今夜之天象,知天下之大事。”天文科学一直是我国值得骄傲的领域。我国天文学从原始时代萌芽,史书中对一系列罕见天象都有丰富的记载,同时记录了许多精美绝伦、影响深远的天文仪器。现在,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如“长征”系列火箭、“祝融号”探测器、“天宫”空间站等成就,这些都少不了前辈们对天文孜孜不倦的探究和匠心精神。

  带着这种朝圣的心态,家委会组织我们来到了北京古观象台进行参观。大家雀跃着,早早就汇聚到了集合点。从北边的月亮门进去,首先来到的是以“紫薇殿”为主体建筑的小庭院。院内古木参天、恬静幽雅,各式精美绝伦、凝聚古代先贤智慧的天文仪器陈列院中,彰显出中国古代文明绵延的基因所在。东汉张衡、南北朝祖冲之、唐朝一行、元朝郭守敬、明朝徐光启等享誉世界的大天文学家的半身雕像静立院中。想想他们的一生、他们的成就,我情不自禁地向科学先驱致敬。

  长城似的阶梯蜿蜒向上,古观象台上8种不同的天文观测仪逐渐呈现在眼前,表面精雕细刻的海浪纹样和龙缠绕着,为仪器增加了几分威严。北京古观象台虽不到20米高,但在旧时可是京城的制高点。而今站在古观象台上环视四周的现代化城市建筑群,它已经显得不那么伟岸高大,可当我们站在处于闹市中的这座古建筑里幽静的高台上时,沧桑之感仍油然而生。那一个个庞大的仪器,在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后,有一种让人静下来的魔力,宁静悠长。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机械设备,要制造出这样精美绝伦、细致严谨的天文仪器,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经纬仪、天体仪、象限仪,默然矗立在观象台上,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无数智慧先贤和巧手工匠的辛勤付出和伟大成就。让我的心中自然涌起敬重之情。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外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就在这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界。工匠们具备的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年轻一代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对古人成就的传承和创新,也是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从一而终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也是在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追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当今世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你追我赶,只有传承好这种精神,秉持大国匠心,我们才能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