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登山

发布时间:2021-11-24 期号: 1591期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师  晏 辉

 

  如果高考真是一场战斗,那我们这些学生的“敌人”是谁?难道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我并不否认与他们在高考的考场上存在竞争关系,但竞争并不意味着敌对,相反,还是合作,有助于彼此的提升。同为新时代新青年,参加高考的这些年轻学子,其最终理想都是为了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从这个角度讲,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也应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将高考比作战争,从根本上讲,是异化了高考、贬低了高三的意义。只有全面地、正确地理解高三的意义,才能成长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三,是学会学习的过程。这一年,各科老师会带着学生将10多年所学的知识点纵横牵连,编织成网,甚至打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再辅之以长期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逐渐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为未来的独立学习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才是未来立足社会的重要能力。对于老师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生而言,受之以鱼不如学之以渔。只要学会了学习,无论将来是否选择读大学,从事怎样的职业,都可以从容应对且同样优秀。

  高三,是锤炼意志的过程。一方面,相比以前,高三的学习时间拉长了许多;另一方面,高三生的生活也没有以前那样丰富多彩,日子淹没在上课、作业、考试的循环往复中,而失败和挫折却像不速之客一般时常光顾。如果不能理智面对,轻则自暴自弃,重则不堪设想。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摔跌滚爬很正常。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那些最后笑傲高考的考生,哪一个的心不是伤痕累累,痂裹了一层又一层?哪个不是在不断跌倒爬起中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从而将自己炼成“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一个阶段的处境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最终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比如具备足够的自信、坚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的心态等。仅仅为了考大学而读高三,甚至只把高考当作一场“战争”,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狭小幽暗的深井里,因为看不到亮光而彷徨迷惑、恐惧颓丧。美国旧金山大学副校长史丹利说:“中国高考不仅考查一个人的智力,也考查一个人是否有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所以,高三让学生从以前温室中的弱不禁风成长为历经风暴冰雹洗礼后的昂首挺立。就像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所说:“暴风雨结束的时候,你可能不确定,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不是真的结束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当你穿过暴风雨,你早就不再是从前那个你。”

  高三,是收获感动的过程。诚然,高三很苦,身处高三的孩子更苦。但史铁生说,孩子的苦难在父母那里是加倍的。有些高三的孩子会以为高考是在为父母做一件很伟大的事,于是就颐指气使、任性而为。而父母为了不伤害孩子,也为更好地鼓励孩子,往往都会选择忍受,甚至会拖着疲惫的身体陪着笑脸给予呵护:你学得累了,给你端来热水或水果;你学得晚了,他们在另一间屋子等你。为了你们,高三的老师往往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给你们做辅导,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将你带上正路。最后,千万别忘了你的同学,你们一起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荆棘遍地的丛林中互相搀扶一路向前,在汗水和泪水的交织中,始终满怀热情,初心不改。高考是独属于一个人的高考,但高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高三。

  高考不应该是一场战争,如果非要比喻,我认为高考更像登山。登山的意义不在于登至山顶,而在于登山过程中的努力、对山顶的美好遐想和途经的风景,甚至登山带来的疲惫和辛酸,这些感受应该是登山人所珍惜和向往的。

  让我们尽情享受高三时光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