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常心——班主任寄语

发布时间:2021-06-02 期号: 1560期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教师 王书海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临近了,作为一名教龄30年,且有着近20年带毕业班经历的老班主任,祝愿广大考生圆梦考场,取得佳绩,也想给考生及家长一些忠告。

  首先,考生及家长面对高考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话虽听着熟滥,没有新意,似乎人人懂得。但懂得不一定能做到。毕竟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关口,面临关乎个人命运的大事件,考生和家长做到淡如平常,实属不易。

  至于考生和家长该怎样保持一颗平常心,这里重点说几个真实发生过的反面案例,以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案例一:小郑同学学习成绩好,各科实力均衡,班级前三名,有望冲击年级第一,且本人内心学习意愿极其强烈。高考前一晚,他过于兴奋,睡眠质量差,第二天起床过早,结果第一场考语文时头昏脑胀,整场考试晕晕乎乎,丝毫不在状态,致使高考首场失利。好在小郑能及时调整心态,规律作息,后几个科目考场发挥正常。当年小郑虽考取了一所比较心仪的军校,但没能实现“冠军梦”,也是他和老师们心中一个不小的遗憾。

  案例二:小王,高分复读生。主动从某大学退学,想冲刺更好的名校。复读期间他刻苦学习,在区模拟考试排名较好,但考前心态有些反常,临近高考想脱课到校外找机构重点突击一下数学科目(小王数学已属强项,模拟考试已能达130分以上,但他内心还不满足)。虽经老师与小王本人及家长反复沟通,陈述利弊,但其过于执着。家长无奈,只能顺从他花高价去校外一对一辅导。其高考结果自然不理想,那一年他和平时比他总分低三四十分的一个考生考了同样的分数,虽然花费巨额补课费用,但仍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

  案例三:小李,一个成绩中下等的男生,按照平时成绩基本能考二本或三本大学,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几乎不在京内。高考前小李父母预订了高考考点附近的高档宾馆,打算来陪孩子高考。老师的意见是,父母此举大可不必,小李随学校住宿生正常作息就行,考试完毕后家长再来校接孩子。但小李父母想,以前忙于工作没有陪伴,现在事业走上了正轨,可以脱身出来陪伴一下儿子了。老师的思想工作无效。小李父母考前一周就把他接到了宾馆去住。虽然小李还在学校学习,但吃住都改在了宾馆里。考前3天,父母还带小李到附近景区去放松游玩了一次,结果小李有些小感冒。那一年高考,小李考场发挥较差,成了落榜生。

  类似案例年年都会遇到。希望考生及家长朋友能从中吸取一些教训。面对高考,考生和家长拥有一颗平常心该是何等重要!

  其次,考前几天的复习“大有可为”。在考生、老师及家长心里,很多人盲目认为“高考已经定型”,这几天复习与否对高考分数影响不大。其实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我本人对不同考生(班级)做过多次观察与对比,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复习实践,其结果显示,高考前考生大脑会有短暂的“空白期”,有规律地温习一遍知识,意在唤醒记忆,同时正常的作息也有助于平复心态,转移考前焦虑。考生能以平常心态应对高考,考场上就能少失分,相对来说就是多提分。

  最后,只要最后一场考试没有结束,考生就不要放弃。面对考试,某一个科目不理想很正常,每一名考生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千万不要凭个人直觉,因为某一个科目的答题问题就丧失了其他科目的答题信心。其实有时只是考生的一种错觉,试题难了,大家答得可能都不够理想,并不只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没到考试结束就自动投降的人自然不会取得理想成绩。考试科目完成一科后就不要再去想它,全力准备下一科才是常态。

  总之,临近高考及考场答题,考生要持有“平常心”。高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关乎个人综合素养。高考是复杂而有意思的,考生不可过于随意,也不可过于在意。不懈怠、不焦虑、不慌乱、不贪婪才是考取理想成绩的关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