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荒唐事

发布时间:2007-02-09 期号: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  杨齐福

  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大多为了搏取功名以求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由于科举考试名额有限而考生很多,因此许多人迷信功名为命中注定,以为“科名得失,迟早高下,莫不有命。” 俗语也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科举考试中也因此出现了好多荒唐事。

命系于名
  在科举考试中,有的人因名字而一夜之间暴得大名。唐大中八年,颜标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郑薰以为颜标是颜真卿的后人,遂录取颜标为状元,志在激励忠烈。明洪武十八年殿试,因朱元璋夜里做梦,梦见状元姓丁,考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在试卷中找到一个名次较后的人姓丁名显,恰好应验了朱元璋的梦。这样,他就糊里糊涂做了状元。清乾隆五十四年殿试,恰逢乾隆八十大寿,他正盼望自己长生不老,胡长龄因名字吉祥而一跃成为状元。光绪二十年殿试,是年慈禧七十大寿,王寿彭因其名字包含“寿比彭祖”之意而被选为状元。
  也有人因名字而遭遇厄运。明永乐二十二年殿试,原定第一名是孙曰恭,当主考官将写好的名单呈请明成祖过目时,他连说不行,因为古代直行书写,曰与恭连在一起,看上去象个暴字,最后将第三名邢宽取为状元,意谓“刑政宽和”。清嘉靖二十三年殿试,吴情原拟为第一名,名单送到嘉靖帝那儿,他一看就反感,“无情之人岂宜第一”,即降为第三名,忽然想起前晚梦中惊雷,遂在应试中寻找带雷字的人,结果秦鸣雷被取为状元。同治七年王国钧因殿试成绩优秀而被初定为头甲,但在发榜时慈禧觉得王国钧的名字读起来像“亡国君”,很不吉利,便把他打入三甲之列。

一念之间
  唐代江东人包谊赴京应考,在游长安佛寺时与中书舍人刘太真发生冲突,刘太真恼恨在心。次年考试时,刘太真记住包谊的名字,存心不让他登第,因而在考试时故意将他黜落,后来转念一想这样做未免太小人又将他录取。在发榜时,刘太真所拟录取的人选触犯皇帝的忌讳,宰相急忙让刘太真另换人选。刘太真此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脑袋里一片混乱,不记得其他合适人选,然而包谊的名字却牢记在胸,情急之中,换上了包谊的名字。包谊就这样稀里糊涂高中。
  明崇祯元年朱由检即帝位,是年殿试,当阅卷官把拟录取的名单进呈时,他不知如何挑选,只好让人把考生的名字写好放进金罐,接着用金筷子去夹,按先后顺序来定名次。他一连三次都夹出了刘若宰的名字,以为是天意,遂定刘若宰为状元。清乾隆二十六年殿试,原定浙江人赵翼为状元,恰巧西北战事大捷,乾隆说,江浙状元太多了,而西北还没有,就定陕西人王杰为状元。赵翼作诗叹曰:“到老始知非人力,三分人事七分天。”

变幻莫测
  明代人许仲元认为科场遇合,变幻百端,偶然性很大,如有鬼神。他九次参加科举考试,皆空手而归,而其弟参加科考,其卷错误百出,考官却觉其文从字顺,遂一举高中。而刘泰中式则更神奇。有一天晚上考官正倚枕而卧,觉得如芒刺在背不能入眠,乃披衣起床,挑灯阅卷,头一份卷子就是刘泰的,考官当时觉得该卷平平,弃而不取;然而当他解衣上床时,忽然有只老鼠从装有考卷的箱子中跳出,他情不自禁地把刘泰的考卷拿出来再读一遍,觉得字字如珠,为上乘之作。刘泰就这样被录取。
  清顺治三年会试,考官已初定魏裔介为会元,但到发榜之时,送考卷的人过门槛摔了一跤,结果考卷散落一地,拾起来时弄错了秩序,魏裔介也由是失去了会元。乾隆时的会元邵晋涵在考场中文思枯竭,头场试题至半夜仍未落笔,心慌意乱,遂抄前科进士的试卷敷衍了事,而主考官对其试卷大加赞赏,置于榜首。道光时江西人吴廷珪参加乡试,主考官非常赞赏他的文章,特地把他的卷子放在帐子顶上,想在录取中定为解元。但到发榜时,主考官却到处找不到他的卷子,只好另取他人。直到考试结束时,考官收拾行李回去时,才在帐顶上发现被遗忘的卷子。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科举考试中偶然性因素的作用,于是人们便把功名的得失归结于冥冥之中的鬼神,遂导致科举考试中迷信之风大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