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与落花诗

发布时间:2010-06-28 期号:

  清代嘉庆、道光之后,会试之后的复试和殿试极为看重楷法,考官苛求点画,策论本身的优劣反而变得无足轻重。许多文章空疏浅陋者竞列清班,甚至有抄袭前科鼎甲策文者,因为字体端庄、墨色黑亮,仍然成为鼎甲。文理优异但字体欠佳者难得高第成为理所当然,文优字劣者偶尔名列前茅,则被视为异数。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殿试经历,堪为“异数”中的典型事例。
  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会试发榜次日,在保和殿复试新录取的贡士,试题是一篇四书文和一首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的五言八韵诗。阅卷大臣评定等第、发榜公示后,平素不工小楷的俞樾居然名列第一,一时间人人惊诧,就连俞樾自己也感觉不可思议。事后得知,原来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也是本次复试阅卷官之一,对俞樾的诗文抚案激赏,尤其赞赏其诗首句“花落春仍在”,以为“咏落花而无衰飒之意”,格调高昂,展露出作者不凡的胸怀,因而预测其“他日所至,未可量也”。他把这份试卷拿给内阁大学士杜翰等其他阅卷大臣看,极力说服众人评定俞樾为复试第一。
  清代科举的会试与复试都在春天,因此描摹春日景物成为五言八韵试帖诗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型。这首《淡烟疏雨落花天》题目出自唐人牟融《陈使君山庄》的颈联“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该诗描写春日山庄流水潺潺、芳草如茵、烟雨霏霏、落花缤纷的清幽景象,但若仅抽出“淡烟疏雨落花天”一句命题,“落花”就成了“淡烟疏雨”背景烘托下的中心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落花”在唐代之后几乎固定地与伤春、衰老甚至死亡等消极情感联系在一起,因而这一题目很容易表现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等伤感主题,很容易演绎出落寞忧伤、黯淡衰飒的情调,而这恰是应试诗之大忌。因此该题虽切合时景、缠绵清丽,但在这种场合下要写得“得体”并不容易,要写得“高妙”更是难上加难。而俞樾的诗歌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起首,不仅巧妙扣合“落花”和“天”字,而且在消逝的落花中看到春天仍在的希望、在凄清烟雨中感受到明媚的艳阳,意气风发、乐观通达,意象鲜明而充满理趣,曾国藩认为与宋祁《落花诗》中“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一句有暗合之处,无哀怨、无婉叹,于萧索中透出内心的刚强。
  对于俞樾来说,“花落春仍在”的确意义非常。他后来以第十九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与河南学政等官职。曾国藩不囿于陋习的慧眼赏识,令其感佩终生。咸丰七年(1857),他在河南学政任上遭人弹劾,又得曾国藩庇护说情,方得从轻处理,革职谴返。此后潜心学术四十余载,著述极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副教授  杨春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