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宝宝”出笼

发布时间:2010-06-17 期号:

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初三生   杨思林


  从小到大,过了十来次粽子节。那些热闹的场面,大多忘却了,最不能忘记的是包粽子与吃粽子时的感觉。
  小时候,闻着苇叶的清香,我学着大人从米桶里捞出泡好的粽叶。那叶子是梭子型的,两头尖中间宽。把三片叶子重叠在一起;先横着卷出一个锥体;再用左手捏紧接口处。右手往里放少许糯米垫底儿,接着放小枣,或者豆沙,或者火腿肉,上面再用米压实。然后,用另一端的叶子当作盖子折一下盖在上面。最后,用线把粽子缠住。于是一个“四面三角”的粽子就做成了。
  上锅蒸粽子,是我最难忍耐的时刻。有时候,好奇的我,出来进去能跑十多回,就是为了能早点儿看到“粽宝宝”出笼的那一刻。
  每每忆起吃粽子的情景,嘴里总是溢满了甜蜜。吃时,我总是一个人捧着个大粽子,甭管里面是什么馅,都要蘸上白砂糖吃。当舌尖触到那香软的糯米,耳鼓传来牙齿嚼白糖的咯咯声时,直感到唾液顺嘴流出,那真是“垂涎已滴”了!
  前年端午节吃粽子的情景最难忘。倒不是那粽子的味道有什么变化;而是我对“粽子节”有了全新的认识。
  “你知道国家为什么把端午节作为法定节日吗?”妈妈一边把白糖罐放到桌前,一边转头问我。
  我没有回答,眼前不禁出现这样的景象:时间,农历五月五日。地点,汨罗江。人物,屈原。屈原散着发徘徊于大江之北,形单影只,步履沉重。他忧国忧民,却遭谗佞小人陷害。放逐之际,乃赋《离骚》。“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不获世之滋垢”……人们划着龙舟寻找他,把包好的粽子献给他,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对“三闾大夫”的崇高敬意……
  这是我上初中时对粽子节的印象。
  “不会只是让我们吃粽子,纪念投身汨罗江的屈原吧?”我说。脑中闪回着屈原投江的镜头……
  “是啊,两千多年来,单为屈原留下一个举国参与的节日,意义可不一般。”妈妈剥开粽叶,将一个白白胖胖的粽子捧在手上。
  “屈原爱国爱得如此之深,夺走他的爱,等于夺走他的生命……”听到妈妈这句话,我想起了国庆庆典时广场上那沸腾的场面,想起了五星红旗下和同学们一起举起右手宣誓的情景。是啊,祖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具体的,是需要用生命来捍卫的。
  眼前的粽子叶中仿佛不仅仅是白白的香软的糯米,更是屈原那一份爱国的情怀。蓦地,我明白了:他对祖国的爱,感动了中国两千年,并且将感动更多的华夏子孙。
  接过妈妈手中那白胖可爱的粽子,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咬上一口,啊,香甜滑腻。我感到幸福,不只是因为甜蜜,还有感动,还有责任……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