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5年超常布局学位授予点名单的通知》。本次超常布局学位授予点主要以“低空技术与工程”学位点为主,24所高校获批新增超常布局学位授予点。
早在2024年,“低空经济”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已在2025年启动招生,这片万亿级的“空中蓝海”正吸引着高三考生和家长的目光。
六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次招生
在北京理工大学“低空交通规划”课堂上,学生正对着三维地图模型,模拟无人机在校园上空配送快递的路径。有人借鉴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通过价格机制和信用积分调节流量高峰,也有人提出引入雨夜飞行奖励制度,优化调度。北理工低空交通规划课程负责人表示,这不只是一项课堂实验,也是全国首批低空经济学子们的一次“提前试飞”。
这些学生是今年首批被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录取的学子。2025年,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他们有各自的办学特色。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传统航空优势高校主要聚焦在低空飞行器系统设计方面;北京邮电大学更注重在低空通信网络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北京理工大学主要聚焦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与低空交通管控领域;华南理工大学将其与AI充分融合,重点围绕低空飞行器的设计与控制、低空飞行器系统与智能感知、低空智能网联与规划等方向,面向大湾区产业背景开展人才培养。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助理陈杰介绍,2025年学校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招生60人。该校依托民航学院开展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该专业聚焦低空飞行器、低空运维和保障两个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培养专业知识结构强、系统整机观念强、解决问题实践强、为国铸剑使命强的“总师型”低空拔尖创新人才。他表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基础上的新兴学科,该专业以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航空器、低空运行与保障的关键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面向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网络、应急救援、工业和国防等领域。低空技术将深度交叉融合航空器研制、适航技术、人工智能、空间科学、能源科学、数据科学及军事技术,引领相关科技颠覆式创新,推动低空、交通、军事等产业跨越式发展。
聚集优势学科资源 注重实践教学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各高校均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具体培养方案中,多所高校设定了明确的实践学分比例。例如,北京理工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分数约占总成绩的40%,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践课程比例不低于25%。
在平台与资源保障方面,各校积极整合顶尖资源,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浩宇介绍,北理工依托“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验设备与科教资源保障。此外,学校通过与低空技术与工程相关的国家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践机会。
北京邮电大学未来学院副院长喻鹏介绍,学校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核心课程包括低空技术导论、操作系统、通信原理及低空通信技术、智能飞行技术、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
陈杰表示,西北工业大学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年限为四年,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即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围绕智能、绿色、新能源等方向设置课程,包括低空飞行器概论及场景应用,低空飞行器安全性与适航,低空飞行器新能源与动力,低空飞行器飞行原理,低空飞行器维修保障与运营管理,低空通感一体智能交通技术等。西北工大民航学院依托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团队做中学、实验室实训、产学研共振、实习与实践、教与赛互通和院所企参访的特色培养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共同开展低空飞行器项目实践,形成多学科跨专业的项目制实验班。该专业实行小班化、导师制、项目式培养模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涵盖了飞行原理、低空飞行器动力系统、低空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司海青介绍,在“低空数字检测与适航认证”方向,学校着力培养学生掌握新一代飞行器性能验证、智能检测与适航评估技术;在“低空规划与运行管理”方向,学校重点培养学生具备低空空域划设、交通调度、运行安全保障等系统能力。
就业前景广阔 薪资水平领先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进入低空经济管理相关部门及低空政策研究机构,也可以进入航空工业、航天科工等军工领域国有企业及研究院所,还可以进入大疆、亿航等民用无人机公司,从事管理、政策研究、飞行器研发和创新应用等工作。
低空产业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根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有望填补低空产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安全工程与应用,以及运行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
“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低空飞行器设计工程师、低空交通管理工程师、传感器与通信工程师等专业技术领域。低空技术与工程属于新兴经济领域,薪资普遍高于传统制造业,行业薪资水平每年预估在30至50万元。”王浩宇认为,该专业职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技术路线、管理路线、行业应用路线、政策与标准路线四大类。
陈杰表示,低空经济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单位包括中航通飞、中航西飞民机、中航(成都)无人机和各类无人机及eVTOL研发企业,包括通用航空运营类企业等。他们可从事低空飞行汽车、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网络通信、低空空域管理、低空应急救援和低空物流配送。除了就业以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进一步深造。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四季度)》显示,随着北京低空经济产业人才需求增加,相关专业技术岗位成高薪热招岗位。收入方面,飞行器自动控制算法工程师月平均薪酬中位值达29435元。总体而言,低空技术与工程行业薪资水平高于传统制造业。
■ 你问我答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助理陈杰:
对航空航天行业、飞行器设计和低空飞行器研发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关注国家低空经济新兴领域且具有数理知识储备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低空经济相关专业。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属于引领性的交叉学科,比较适合学科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强的考生。
此外,考生还需了解目标院校的培养特色和优势学科并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理性选择合适的学校。
(北京考试报记者 胡梦蝶 邱乾谋)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