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考锦囊
考试结束做好这几件事
北京市第五中学心理教师 张 瑶
各区期中考试陆续落下帷幕,分数揭晓时刻,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些努力许久的考生,却未能在这次考试中收获理想的结果,那种“我是不是不行了”的念头正困扰着他们。
在此,作为一名心理老师的我想对这些考生说:“别慌,你现在有这样的感受再正常不过。”高三本就是一场长途跋涉,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步都踏得轻盈。失落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可能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复习节奏被打乱,焦虑与拖延叠加,学习动力下降,甚至影响你与身边人的沟通,带来孤立与无力。若放任不管,短暂的挫折就可能被放大为自我怀疑。
其实,失落从来不是终点。正如今年暑期热映影片《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小猪妖,它一路跌跌撞撞、屡屡受挫,却总在停顿之后,选择继续前行。那份朴素的坚持,像极了每一个在备考路上跋涉的身影。
雾气终会散,山路依然在。只要你愿意重新出发,光就仍在前方。下面我为考生分享三个方法,或许能帮你让心亮起来,脚步稳下去。
不急于否定自己 找好节奏再出发
看到不理想的成绩,考生最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自己是不够聪明,还是努力根本没用?其实,这种否定往往只是短暂的情绪反射。
学习成果的呈现从来不是直线上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的提升往往出现在一段“平台期”之后,那些看似没有效果的努力,其实都在为能够看到的突破默默积蓄着力量。期中考试只是备考征途中的一个阶段性路标,而非终点。每个人的学习曲线皆有起伏,有人暂时领先,有人稍显落后,但奔赴终点的方向始终一致。
此刻,比起焦虑,考生更需要冷静回望:自己的知识漏洞在哪?过往使用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理解并尊重这种“慢增长”的节奏,相信持续努力的价值,考生才能更好地重新出发。
不要压抑情绪 坦然面对失利
考试失利带来的失落感,有时会像浓雾笼罩,让人看不清方向。一些考生误以为“坚强”就是压抑所有情绪,结果反而让压力在内心不断积累,反而削弱心理能量。
健康的做法是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并为它找到合适的出口。无论是跑步、听音乐、写日记,还是与信任的朋友、老师聊一聊,这些都是考生可选用的有效疏导方式。当情绪被看见、被表达,它的力量便会减弱,心也会随之轻松。
就像《浪浪山小妖怪》里的小猪妖,它跌倒后也会疼,但从不会躺平太久,而是会拍拍身上的灰尘对自己说:“那就再走一会儿吧。”这种坦诚面对并允许自己短暂修复的智慧,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给情绪一个释放的空间,我们的脚步才能重新变得轻盈。
从懊悔到复盘 让行动带来信心
心态平复后,关键的一步是行动。一次考试最大的价值并非分数本身,而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能清晰地提示你哪些知识点尚需巩固、复习策略是否合理、心理状态是否平稳。
有效的复盘,考生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哪些题型还未掌握?作答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考试时是否因紧张而失误?通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原本模糊的挫败感就转化成了清晰待办的问题清单。每解决掉一个问题,你的掌控感和自信心就会回归一分。
复盘,不仅是查找问题,更是重建主动权的过程,是将“懊悔”转化为“成长”的桥梁。它让我们从被动接受结果,转向主动规划下一步。正如爬山时调整呼吸、整装再出发一样,只要方向没错,你走出的每一步就都算数。
高三的日子,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刻。一次考试的失利,不过是漫长旅程中的一处低谷。能不能走出低谷,取决于你的心态。
影片《浪浪山小妖怪》最后有这样一句台词:“没有大妖怪也没关系,小妖怪也有光。”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与他人比较,也不必惧怕暂时的停顿。在暂时的失落里学会整理、调整、再出发。山路必定曲折,但光,一直都在前方。
■ 心理小百科
从失落到回稳的三步思维法
考生在因考试结果不理想感到失落时,需要的是清晰可操作的“脱困”步骤。希望这个“三步思维法”能帮受挫考生及时稳定心态,找回自己的掌控感和节奏感。
第一步:承认现状,接纳结果
成长的起点,是坦然面对。考生与其逃避,不如客观接受当前成绩,肯定自己之前的努力付出,并为下一步制订合理计划。
第二步:聚焦可控 小步行动
成绩无法立刻改变,但行动可以。考生可设定具体小目标:每天弄懂一个知识点、复习一章内容、改几道错题等。从小行动中重获掌控感,信心自会回归。
第三步: 保持节奏 稳定前行
考生不要被情绪打乱备考步伐,哪怕每天只前进一小步,也要保持学习的“连贯性”。规律的节奏本身,就是最好的内在支撑。
请你相信:每一次勇敢的重新出发,都是一次成长。
■ 周末去哪儿
这个周末,高三学子们不妨换个方式复习历史!走进博物馆直面重磅文物,让课本知识“活”起来,可谓休整与充电两不误。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燕都肇建,太保开篇。周武王灭商后,太保召公受封于北燕,在琉璃河一带营建燕都。“太保墉燕”,开启了北京建城史的序篇,也成为北京地区纳入中原文明治理体系的开端。
本展览汇聚18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113件(套)为首次亮相,堪称琉璃河遗址文物首次大规模“回家”。展览以“封疆—立制”为主线,通过“太保墉匽”铭文、堇鼎、克罍等重磅证物,生动揭示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分封、太保召公建立燕国的恢宏历史,实证了北京建城史的源点。这不仅是一次关于北京城市文明的深度寻根,更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悠久历史渊源。
观众可在前沿视听技术的辅助下,沉浸式探寻北京如何从北疆之地迈向一国之都,于这座伟大城市的“源点”汲取深厚的文化自信,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程。
展期:2025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
文景之治——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
本展览是汉景帝阳陵文物首次大规模进京展出。此展系统汇集了汉景帝阳陵与汉文帝霸陵的考古精华,共展出184套(253件)珍贵文物,旨在透过帝陵遗珍,揭开中国著名治世“文景之治”的历史面纱。
展览精心设计“汉家陵阙”“治国之道”“盛世华章”三大单元,层层递进,构建出一幅完整的西汉盛世画卷。“汉家陵阙”单元以宏大的建筑构件,直观呈现汉代帝陵规制;“治国之道”单元通过官印、兵马俑等,深刻阐释“汉承秦制”“与民休息”的治国智慧;而“盛世华章”单元则用精美的日用器具与姿态生动的陶俑,生动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富足生活与文化艺术的高度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也首次进京展出,凤鸟纹龙首金花饰、鎏金铜磬架、鎏金天马纹银当卢等罕见瑰宝,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与统一的宏大气象。对参观者而言,这不仅是与顶级国宝的对话,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华文明早期盛世辉煌的沉浸式体验。
展期:2025年9月23日至12月31日
地点: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