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家谈
税收学:科技赋能财税 培养“财税战略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 何 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任 黄春元
近期,国际关税博弈引发了国内外大众广泛关注,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正经历着从传统征管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税收学专业作为培养复合型财税人才的核心阵地,不仅承载着服务国家财税战略的使命,更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专业全景:数字经济时代的朝阳学科
税收学专业是财经类高校的主要专业之一,全国共有100余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税收学专业,其中约20所院校纳入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专业布局呈现“东部密集、中西部特色发展”的格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校依托区位优势,形成财税人才培养高地。随着金税工程四期、智慧税务等数字化改革的推进,就业市场对“财税+技术”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这种趋势推动税收学专业不断向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升级,学生需掌握大数据分析、跨境税务处理等前沿技能,方能适应行业变革需求。
院校巡礼:多元发展 个性鲜明
税收学专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高校立足区域资源与学科优势的差异化探索。从综合性大学到地方强校,从国际化培养到数字化创新,不同院校的实践共同勾勒出税收学专业的多元生态。
综合性大学注重跨界融合。综合性高校依托多学科优势,推动税收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顶尖学术型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以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见长。中央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以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以“1+1+1+1”模式、跨学科课程、专业交叉融合为特色。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会计学院、法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和统计学院,共同为税收学专业量身定制跨学科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引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财经特色高校注重国际接轨。中央财经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设有国际税收本科专业,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财经类强校为满足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税务人才的需要,注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通晓国内外财经理论尤其是财税理论,且又具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税务专业高级人才。
地方强校侧重区域深耕。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驱动下,地方高校走出特色路径。东北财经大学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地方政府提供税制优化方案;浙江财经大学依托民营经济活跃的区位优势,聚焦服务长三角地区国际化企事业单位;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开设税务师方向本科专业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专业人才。首经贸“以赛促学”“智库服务北京”以及“智慧税务微专业”等培养模式独具特色,不仅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也为税收学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兴院校重视创新探索。部分新兴高校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突围,例如,南京审计大学依托审计学科优势,以“税务+审计+大数据”为特色,培养兼具审计思维与税务稽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特色:以赛促学 校政企联动
学校搭建专业实践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税收学专业发展的特色之一。其中,“以赛促学”是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等,西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均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在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中曾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打造了税收宣传月、税收小品大赛、税收知识大赛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实施专业调研、自主挖掘、展示税收实务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校政企联动,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税务师人才。高校均会利用校友资源或者区位优势,以校政企联动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例如,上海财经大学有非常丰富的与企业或政府部门合作的调研活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利用地理优势,与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单位合作,按照税务师方向校政企联动培养涉税服务人才。学校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第二实践课堂,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到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大厅、纳税申报管理部门以及税务师事务所等实务机构实习的机会,由税收实务部门专家讲解税收征管操作过程,针对税收实务操作难点、重点现场讲解,使学生对税收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
■你问我答
问题1:税收学是否等同于天天算税?
答:税收学≠天天算税,税务师是以智慧驾驭规则的“财税战略家”。税收学绝非简单的“算账工具”,而是融合政策分析、法律合规、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税收学的核心在于通过研究税法、税务筹划和国际税收规则,帮助企业或个人在合法框架内优化税负,甚至通过税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问题2:税收学与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和关联?
答:税收学与财务会计虽同属财经领域,但本质差异较为明显。税收学聚焦“合规节税”,以税收政策解读、税务合规性为核心,结合Python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化工具,培养企业/个人合法优化税负的能力,例如通过跨境税务架构设计或地方产业政策获取税收红利。而财务会计侧重“财务核算”,以会计准则应用、财务报表编制为基础,强调数据精准性与合规性,工作更偏向标准化流程,如凭证录入、成本核算等。
此外,两者职业路径分化也较明显。税收学毕业生多进入税务局、跨国企业税务部或咨询机构;财务会计则多从事基础核算或审计,需通过CPA等证书向财务管理岗晋升。
简言之,税收学是“财税+科技”的跨界领域,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会计更重流程规范,需向精细化分析转型。若学生在学习税务专业课程时,仅对税收政策及案例感兴趣,不重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认为“学好税收专业的课程就万事大吉”是不行的。因为财务会计学是税收学习和应用的基础,财务管理学与税收合规管理、分析和企业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若学生在求学阶段没打好会计类课程的基础,仅空谈税收政策,进入职场后是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
问题3:税收学(税务师)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面会不会比较窄?
答:税收与经济生活、政府职能、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涉税政策分析与运用、税务核算、涉税鉴证、税务合规、涉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极高的就业率。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均是税收学本科生的主要就业去向。税收学是历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方向之一。近三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学生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比例在35%左右,他们攻读的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出国深造的比例在15%以上;考取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占比在10%以上,就业单位包括税务总局、财政局等;近45%的毕业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税务相关的实际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