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有方
过敏遇上模考,如何应对
清明前后气温逐渐回暖,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浓度也随之急剧上升,导致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高发。对于正处在备考冲刺期的考生而言,过敏不仅严重干扰其睡眠质量和专注力,还可能因药物副作用,致其无法以最佳状态应对密集的模拟考试。青少年免疫系统虽然活跃,但也相对敏感,加之学业压力大,考生在防护过敏的同时,还需兼顾防护措施的安全性。下面我们将从环境控制、药物管理、饮食运动、心理调节四大维度出发,为考生打造一份“防敏备考攻略”,助力他们健康地迎接高考。
▶ 环境控制:
阻断过敏原 筑牢第一道防线
1.优化室内环境
防尘除螨:我们建议大家每日擦拭书桌、窗台,擦拭时最好能佩戴口罩;每周用热水清洗床单、枕套(水温>55℃可杀灭尘螨),或使用除螨仪以及防尘螨床单被罩等。
除湿防霉:对霉菌过敏的人群,需注意及时清理垃圾,家中若使用木质地板应定期打蜡,尽量避免使用壁纸,以减少霉菌滋生;要做好书柜、衣柜等处的定期通风,以防书籍霉变; 雨季可适时启用空调除湿功能,衣柜中可放入除湿剂,保持湿度≤50%,抑制霉菌滋生。
净化空气:大家可在卧室中配备HEPA类型空气净化器,以有效过滤空气污染物及花粉颗粒,有条件者可居家安装新风系统。
2.户外防护策略
关注花粉预警:大家可通过“花粉监测”小程序查看每日浓度,该程序可显示每个区实时花粉浓度,如当日花粉浓度>100粒/千平方毫米时,建议易敏人群减少外出。(春季北京地区致敏花粉分布情况见右图)
佩戴防护装备:易敏人群外出时可佩戴N95口罩和密封式护目镜(如泳镜式防花粉眼镜);回家后要养成立即更换外衣,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洗鼻腔的习惯。
我们为考生分享两个鼻腔护理方面的小技巧。
(1)生理盐水冲洗:每日早晚,大家可用生理海盐水冲洗鼻腔,以达到清除过敏原并缓解炎症的效果。
(2)巧用花粉阻隔剂:考试前30分钟,考生可在鼻腔入口涂抹凡士 林或专用花粉阻隔剂,由此形成的物理屏障,可减弱过敏反应对考生应试状态的干扰。
▶ 药物选择:安全优先 避免“药困”陷阱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易引发大家出现鼻塞、眼痒等症状。合理选择药物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避免嗜睡等副作用,对需要集中注意力备考的考生群体来说,做好用药选择非常重要。以下是我们对春季过敏药物选择上的一些建议。
局部用药可精准缓解症状,直接作用于患处,副作用较少,是缓解过敏症状的首选。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或丙酸氟替卡松,能直接抑制鼻腔炎症,缓解鼻塞、流涕,全身吸收极少,副作用可忽略。抗组胺滴眼液,如奥洛他定滴眼液等,能快速缓解眼痒、充血,且不影响瞳孔调节,适合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口服抗组胺药需特别注意嗜睡副作用,尤其是第一代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易穿透血脑屏障,导致患者嗜睡、反应迟钝。副作用相对较少的药物可选择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晨起服用10mg,嗜睡发生率低于5%,适合日常使用。氯雷他定与红霉素等药物相互作用少,适合合并胃病的患者使用。
我们建议考生群体在用药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要注意提前测试,新药需在考前3天试用,观察是否会引起头晕或胃肠不适;其次要拒绝叠加,避免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组胺药,以免增加心脏QT间期延长风险;最后要做好记录反馈,大家应记录用药时间、症状变化,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诊断。
▶ 饮食与运动:增强体质 降低敏感度
1.饮食调整:现阶段,考生在餐食选择上不仅要避免辛辣,还要规避可导致自身过敏的吃食,如有些患者明确自身对芒果、海鲜、菠萝、牛奶等食物、饮品过敏,食入或接触即有皮肤瘙痒、皮疹甚至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就须严格避免接触。对于既往无食物过敏者,可科学搭配食物,增强自身免疫力。具体食谱见下表。
2.科学运动:提升抗敏力。在户外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考生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原则上要注意避免对抗类型剧烈的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以降低意外受伤的风险。室内项目可优选能使气道湿润的游泳,运动时,大家要留意水温,最好控制在28℃至30℃之间。除游泳项目外,开合跳也是不错的选择,可锻炼我们的核心肌群。此外,瑜伽猫牛式、腹式呼吸可增强我们的膈肌力量。易敏人群现阶段要避免晨跑,因为这一时段花粉浓度处于一天中的高峰期。运动后,大家务必要及时清洁皮肤和鼻腔 。
▶ 心理调节:打破“过敏焦虑”恶性循环
过敏症状易引发焦虑,焦虑又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加剧过敏反应。这两股“恶势力”的叠加困住了不少易敏人群。其实,通过科学的心理干预,可以破解这一困局。我们为大家推荐以下三种方法。
1.正念呼吸法
此方法可调节我们的生理应激。你在闭眼静坐状态下,缓慢吸气时默念“1”,呼气默念“2”,持续做5分钟。这种“数字锚定法”能激活你的副交感神经,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研究发现,坚持此方法每日练习,可减少30%的急性焦虑发作频率,同时帮你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2.模拟脱敏训练法
此方法可帮助我们重塑条件反射,在轻度过敏时(如鼻塞、皮肤微痒),进行限时答题,通过将注意力锚定在任务上,使我们的身体建立“症状出现—专注维持”的新反射通路。建议大家每周安排3次训练,每次持续20分钟,以此逐步延长我们对过敏症状的耐受时间,降低心理敏感度。
3.做好睡眠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睡眠可帮助大家修复免疫节律。我们建议大家在23:00前入睡,由于电子设备的屏幕蓝光可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不足会加剧组胺释放,因此睡前1小时,大家要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此外,建议大家可改用白噪声助眠,α波频段(8-12Hz)的环境声可有效缩短我们的入睡时间,相关资料显示,连续规律作息7天后,过敏相关炎症因子IL-6水平会显著下降。
上述方法需持续4至6周才能形成稳定的调节机制。当我们的生理应激降低、心理韧性增强时,“过敏焦虑”循环链条便会自然断裂。
作者:侯晓玲、王亚如、李 昂、池 欣、向 莉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医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