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多所在京进行综合评价招生院校陆续发布了2025年招生简章。参照往年报考进度,相关高校的强基计划也即将拉开报名序幕。 同为基于统一高考、多维度评价考生的两种招生模式,因其发布时间相近,部分考生和家长易将两者混淆。这两种升学途径有何不同,考生该如何选择?让我们听听院校老师的建议。
强基计划
招生对象:高考成绩优异且有学科特长
强基计划旨在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选拔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招生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另一类是在某项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由于目前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尚未发布2025年招生简章,这里以2024年的情况为例。高校在筛选入围校考的考生时,一般针对第一类以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有成绩要求,如北京理工大学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乘0.2确定入围考生。此外,北理工对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但未入围的第一类考生,会破格安排其入围校考。还有一些高校会针对第一类考生设置初试环节,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哲学专业初试科目为语文、历史,其他专业考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初试成绩作为复试资格认定的依据。对第二类考生“学科特长”的要求上,各高校均要求考生获得相应的成果,比如北理工要求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二等奖及以上。北理工招办老师表示,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能力较好的考生报考北理强基计划比较有优势。
招生专业:聚焦基础学科、紧缺领域
强基计划各高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关高校开设专业均为历史积淀深厚、学科实力雄厚、国家人才紧缺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专业。高校建立了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每年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如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增设航空航天类专业,厦门大学增加化学测量学与技术专业;2023年,兰州大学新增草业科学(草类植物生物育种)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飞行器制造工程等3个航天类相关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增加生物工程专业;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中新增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新增空间物理培养方向。北京理工大学招办老师介绍,学校强基计划开设专业重在强化基础学科,对人才的定位是面向科研,所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会做很多关于基础性的研究以夯实学科基础,对学生的理科基础要求较高。
考核录取:高考成绩不低于85%
强基计划实行计划单列,单独报名,单独考核,单独录取,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前进行。强基计划要求考生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经严格考核,可破格录取,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破格录取考生高考成绩要不低于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强基计划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下旬或7月初。
选报强基计划的考生除参加高考并达到相应要求外,还须参加高校组织的校考。高校考核多数分为综合素质考核与体育测试两环节。其中综合素质考核通常分为笔试、面试。录取时,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培养方式:单独编班、本硕博衔接培养、原则上不能转专业
高校会为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其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采用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能转到相关专业之外的专业就读。
为保障培养质量,各高校建立了动态进出机制。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会对强基计划学生学业进行过程性追踪,实施多阶段动态调整机制。对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学校会安排其转入相应专业普通班学习,因此产生的空额则会从校内择优补入。
除日常考核动态进出外,强基计划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转变,还需通过相关选拔考核。强基计划学生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节点,被称为“转段”,学生若没有成功转段,即意味着从强基计划中退出。
转段的考核标准不仅要学生课程成绩合格、综合绩点满足要求,还涉及前3年整体学习表现等。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哲学学院的转段考核内容包括基础专业知识能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行为修养、心理素质、外语听说等;人工智能学院转段考核包括上机测试和面试,其中上机测试考核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面试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学术研究能力、科研发展潜力以及专业外语运用等综合素养。
综合评价
招生对象:关注综合素质、兴趣和潜质
在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条件中,各校会更加关注考生的“兴趣”“潜质”。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条件中,要求考生“外语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对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有浓厚兴趣”;对于考生的成绩要求是,“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 10%以内,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以内”。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招生简章尚未公布,其往年招生条件中对考生的要求为“理想高远、品德优良、学业优秀、热爱科学,并具备创新潜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要求考生具有外语学科特长与兴趣、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深北莫招办老师表示,从投放的专业设置角度考虑,如果考生在英语、数学或者文学方面有学科特长,将会在校测环节更具优势。
符合条件的考生要在院校规定时间内报名,同时提供个人陈述、高中成绩以及可以证明个人综合素质的活动经历、获奖记录等申请材料。学校将对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范围包括学业表现、非学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招生专业:多为特色、优势专业
综合评价招生专业根据高校自身培养特色和优势进行设置。如北京外国语大学2025年“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开设包括日语(高级翻译)、西班牙语(葡语)、匈牙利语、捷克语、瑞典语(欧洲研究)、豪萨语(非洲研究)、马达加斯加语(法语)等在内的30个专业及方向。
202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人工智能、生物科学、心理学、网络空间安全等,该校在这些专业有深厚的专业积累,具备优质的培养力量和资源条件。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去年在京综合评价招收经济学、生物科学等7个双学籍专业,学生入学后可以同时享受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大学的双重教育资源。该校招办老师介绍,入读深北莫双学籍专业的考生可以接受数学、生物学等莫斯科大学优势学科的教育,同时也会学习俄语,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国际化视野。
考核录取:高考成绩不低于50%
综合评价招生在本科提前批次进行录取。招生院校对考生高考成绩的要求多数占50%至70%,一般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25年招生简章中规定,综评成绩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比70%,能力测试成绩占比30%;昆山杜克大学在今年录取阶段,将按照“5—4—1”模式对考生进行综合评分,即学生高考成绩占比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占比40%,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比10%。
选报综合评价的考生除参加高考并达到相应分数要求外,还须参加高校组织的校考,校考大多安排在高考后的两周内进行。高校考核多数分为综合素质考核与体育测试两部分。综合测试主要采用笔试、面试、能力测试以及校园开放日活动等考查形式。录取时,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有关老师提醒,同一名考生既可以报考强基计划,也可以报考综合评价招生。但两项招生的校考时间可能存在冲突,建议考生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提前了解院校当年具体的考核、招录相关要求,做出合理的报考规划。考生要注意的是,强基计划录取在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之前完成,考生一旦被强基计划录取,将不再参与包括综合评价招生志愿在内的后续志愿录取。
培养方式:与普通批次录取学生共享培养方案 普遍享有转专业权
综合评价招生培养目标,是选拔出更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兼具潜质和学习能力的考生。新生入学后,经过探索兴趣、深入了解后,普遍对专业有再次选择权。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科学家,考生对学科有兴趣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校针对本科生推出“三段式”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入校后学生有两次换专业机会。北外每年会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对综合评价招生的小语种专业有所调整,部分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录取考生入校后经选拔,可进入北外多语种国际传播实验班(与新华社合作)、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全球治理卓越本科生平台、暑期国际小学期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进行学习。
相关链接:
强基、综评双路径,你该如何做选择?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在招生选拔上有不同的侧重。那么,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呢?对于这两者,考生应如何选择?
强基计划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主任白菲表示,每所高校的强基计划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研究方向。例如,农大开设了生物科学和生物育种科学两个强基计划专业,其中生物科学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而生物育种科学则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设专业,两个专业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菲指出,强基计划适合那些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并且有志于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考生。考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综合评价是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新招生模式,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二次呈现实力并参与选拔的机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术事务部副部长、京津招生组组长王曼丽表示,除高考成绩外,综合评价招生院校非常看重考生的综合能力,旨在通过校测和学业成绩的加成,选拔出综合素质高、部分学科具备潜能的优秀学生。在北京投放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的高校层次分布较广,专业多样,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在普通批次录取前多一次的选择机会,如选报考生未被录取,也不影响参与后续普通批次的录取。有明确专业兴趣,具备专长潜质和学习能力的考生,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培养特色与学科优势报考综合评价招生。
(以上强基计划内容根据2024年相关资料整理,2025年具体内容以最终发布为准。)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许 卉 实习记者 张睦函 实习生 熊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