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驿站

发布时间:2025-03-12 期号: 1828期

用仪式感为孩子赋能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曾于秦

  案例

  随着春季学期开学日的到来,考生小楠的爸爸有些犯难。往年每逢新学期开学,他都会策划一些仪式,一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新学期。可今年孩子高三了,时间紧、任务重,小楠爸爸担心再大费周章地弄个新学期启动仪式会耽误女儿的学习。他和妻子沟通,小楠妈妈表达了应继续办仪式的想法,在她看来,这不仅是自己小家的传统,也能让女儿在备考后半程启动前再放松一下。但基于高三的特殊性,夫妻二人决定简化方案,不再叫上亲朋好友,就在家里为女儿举办一个简单而温馨的仪式。

  

  分析

  在有些人看来,小楠的父母着实有些“不务正业”,眼看还有3个多月就高考了,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越是在这样紧张的时刻,合适的仪式越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首先,仪式能够体现和强化人们的愿望和需要。通过仪式,孩子能够澄清并表达自己的愿望,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能够激发孩子去实现愿望的动机。仪式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借助仪式,孩子会更“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愿望。其次,仪式能够安抚孩子的情绪。仪式能够通过提升控制感和边界感等形式缓解和抑制消极情绪,例如告别仪式能够释放和缓解悲伤等情绪;仪式能够通过提升体验质量来促进积极情绪,例如庆祝仪式能够让孩子更深入地体验成功的经历,增强成就感。最后,仪式能够促进亲子关系。

  在仪式中,一家人会通过共同的活动、任务等进行沟通和互动,增强参与度和投入感,促进情感的交流,形成共同体验和情感共鸣。这个过程中,亲子间的距离会被拉近,关系也会更加和睦融洽。一家人还能够通过共同创造特定的仪式元素,为身心带来满足感和共鸣感,并以此承载这份独特的体验和记忆。以考生小楠为例,在进入到备考后半程辛苦的冲刺阶段,那些由仪式带来的情感元素,能够让孩子在疲惫时回味、体验愉悦感和希望感。

  

  对策

  高三后半程的初始期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考生而言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家长可以通过创建轻松温馨的氛围,开展小结和展望等仪式,为孩子赋能。这些仪式不用特别隆重,以免占用孩子过多的时间,或给孩子带来压力。下面推荐一些活动供家长参考。

  家庭总结会

  家庭总结会通过家人间的回忆和分享,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活动时,一家人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聚在一起,从家长开始,分享上个学期,自己成为考生家长后最难忘的事情、对孩子在备考期间表现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家庭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随后,孩子分享高三以来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一家人还可以翻看过往拍摄的照片,通过照片来回忆美好瞬间。最后,每个人写下对家人的祝福和鼓励的话,并送给对方。

  新学期许愿墙

  新学期许愿墙通过让孩子设定目标,说出愿望,进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激发其实现理想的动力。活动时,家庭中的每个人在便笺纸上写下自己在新学期的目标,包括学习、工作、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然后,一家人轮流分享自己的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设定这个目标。最后,大家将便笺纸贴在一个显眼的地方,作为全家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感恩时刻

  感恩时刻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活动时,全家每个人都在感恩卡片上写下自己最想感谢的人或事情,可以是家人的支持、老师的教导、朋友的陪伴等。随后,大家轮流分享自己的感恩卡片,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一家人将感恩卡片收集起来,方便以后经常回顾。

  家庭创意劳动

  家庭创意劳动可以让孩子发挥创造力,缓解备考压力,增强自信心。同时,全家人一起参与活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周末或休息日,全家人可以安排一个小时,分工制作一些手工作品,比如带有孩子喜欢卡通元素的学习计划表、家庭留言或梦想板等。在制作过程中,家人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完成后,将家人共同创作的作品摆放在家中显眼位置,进行展示。

  

  ■ 心理小百科

  仪式中的意义感

  仪式以活动为载体,但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被称为仪式,仪式是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活动。为活动赋予特定的意义,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例如,当把一家人回顾高三经历的活动赋予“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的意义后,这就不是一次单纯的聊天,而是需要一家人深入的思考和真诚的分享,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仪式中的参与感

  仪式中,参与者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越高,仪式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在仪式策划初期,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地进行策划和执行,从而增加一家人对仪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进行仪式时,一家人要保持专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分心和杂念,让自己充分体验仪式带来的感受。

  

 

  ■ 周末去哪儿

  俗语说, 不出正月都算年。虽然2025年春节已过,但有不少极具节庆特色的展览仍在继续。周末,您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到博物馆中回味一下浓浓的年味。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馆过年——春节主题展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新年开篇之际,该馆以“过年——春节主题展”为题,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春节文化与民俗。无论参观者来自祖国的哪个地区,都能通过此展感受到家乡的年味,并通过参与互动项目,表达自己在新一年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此展将持续至2025年3月2日。

地址: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层1、2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月22日起开设“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以百福骈臻、千祥云集的美好祝愿,与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度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此次展览甄选200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涵盖青铜、玉器、钱币、陶瓷、金银器、漆器和书画等多个品类,通过“景星庆云至,天授人和时”“乾坤万象和,山固寿无疆”“又是春时节,春色如人面”三个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地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

 

  北京艺术博物馆

  瑞彩盈门——木版年画展

  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了 “瑞彩盈门——木版年画展”。本次展览从木版年画六大产地精选出4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神灵神兽”“人物故事”和“吉庆富贵”三大主题单元,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与民间文化的双重盛宴。

  “神灵神兽”单元,一幅幅神灵祭祀类题材作品,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刻画出门神、财神、灶神、天地全神、土地神、福禄寿、牛马神、瑞兽等神灵神兽形象;“人物故事”单元,以一幅幅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画面,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吉庆富贵”单元,以一幅幅寓意美好的年画作品,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地址:万寿寺中路普度群生殿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