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家谈
新兴专业迎来智能时代 不是“编程大神”也能报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张世博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蓬勃发展的浪潮,从顶尖科技公司到各类初创企业,从医疗、金融到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各大行业,AI几乎无处不在。这不仅让AI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也推动了相关人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就业市场上,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专家等岗位薪资一路飙升,吸引了无数年轻学子的目光。
对广大高三学子而言,选报人工智能专业,意味着你将跟随科技前沿的步伐,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培养特色各有侧重 如何选择因人而异
面对广阔的行业前景,全国已有200余所高校相继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培养模式。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线,这种差异为考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为了培养具备“通识+通智+通用”能力的全球顶尖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依托元培学院特别设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该班为学生提供了国际领先的学术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与全球顶尖的科研团队展开合作。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不仅注重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传授,还将交叉学科的多元发展融入课程体系之中,这一举措不仅能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助力学生成为未来学术领军人物和技术创新者。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先生领导,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创新研究及顶尖人才培养。清华的人工智能学院系统建设“人工智能+”,通过联合举办国际论坛、会议、沙龙等活动,推动各学科间的创新与融合。学校通过组建垂直领域合作平台,在承接北京市和国家的重大创新需求同时,提升学生从业能力、推动成果转化。
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这类院校所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度与科研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引领学术前沿的高端AI人才。此类高校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围绕“学术探索+前沿研究”的模式,鼓励学生在攻读本科学位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创新工作。通过接触前沿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学生不仅要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知识,还需要具备推动该领域理论创新的能力。
相较之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研究型、应用型高校则在注重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强调人工智能在实际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这类高校通常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设置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能够解决具体行业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将AI技术应用到工业、医疗、金融等实际领域的综合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依托学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优势及人工智能研究平台,突出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不仅为学生构筑扎实的AI理论基础,还注重学生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解决行业应用问题等实践能力上的培养。通过强化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设计的教学内容,北工大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该校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保持合作,这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人工智能项目,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见长的学校,2023年获批人工智能专业。依托地理位置毗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优势,北石化在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数字诊疗设备与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提升了行业创新水平。学校借鉴国内外顶尖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学校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实践驱动的AI教育模式,以开放式实验、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学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创新机制,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最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AI人才。
培养模式的差异意味着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对于那些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探索前沿技术、引领学术创新的学生来讲,学术型院校无疑是更优选项。而对于那些更倾向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行业现实问题的学生,更适合选报研究型、应用型高校。
考生要注意,相关院校在录取时除了对文化课成绩有所要求外,还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提出明确要求,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要求和2024年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人工智能专业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和化学。
基础知识必须夯实 资源平台助力实践
在人工智能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各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帮助他们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作为新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北石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大一阶段,学校会安排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编程等基础课程,让他们逐步掌握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基本原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会提供与行业相关的实践机会,如企业实习、创新实验室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种拓展学习平台,如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学术论坛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与行业专家、学术大咖进行深度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能力提升不可或缺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IT、互联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金融保险、医疗健康等行业都对AI人才有着迫切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对AI人才的相关要求包括扎实的技术基础、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跨学科合作的能力,核心包括“算法与编程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行业知识与应用场景理解”“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针对这些能力要求,学生在求学期间既要扎实学好数学与编程等基础课程,也要动手实践,掌握跨学科知识。在校期间,学生应抓住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和自我提升机会,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问答疑
江湖流传“学AI天天跟机器人打交道”是真的吗?
关于人工智能专业,总有一些误解在“江湖”上流传,比如,“学AI是不是天天跟机器人打交道”,或者“报考AI专业,是不是得先成为个编程高手”,这些“网传”说法看似有趣,但其实并不准确。
首先,学AI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每天和酷炫的机器人一起工作(虽然将来你可能会设计出让他们更聪明的算法)。人工智能专业的学习内容十分广泛,从数学、统计到算法和数据处理,这些都是基础课。当然,编程是不可避免的,但不用担心,你不需要在入学时就拥有“编程大神”的技能。相反,很多同学都是从零开始,通过课程循序渐进地掌握编程技巧。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AI是不是特别烧脑,只有天才才能学?”其实不然,学人工智能专业的确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技术的热情,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天才专属”。更重要的是你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创造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最难的部分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将这些技术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也是人工智能的魅力所在。
所以,不必被这些误区吓退。如果你对AI充满好奇,愿意探索未来科技,喜欢挑战新的思维方式,那么这个专业就非常适合你。无论你是不是“编程高手”,或是觉得自己“脑力不够用”,只要你有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态度,AI世界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