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 科学填报

发布时间:2022-05-19 期号: 1635期

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 杨小斌

 

  “一思”志趣爱好,从心出发

  有关考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以及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是高考后考生必须慎重思考的话题,也是家长需要关注和综合分析的问题,更是家长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讨论的话语基础。对于这个问题,有些考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渐趋明了,有些考生则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抑或是面对报考的诸多专业和各方建议,陷入了新的选择恐惧。

  首先,考生若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还没有成熟、确定的意向,也不必过分焦虑。有确定想法的考生,当然可以遵循本心,选己所好。而没有特别明确的考生,不如换个思考角度,采用排除法:先想想自己不喜欢什么?然后筛选出自己能够接受哪些专业大类。

  考生无论是与老师商量,与同伴讨论,还是与家长协商,选择过程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也可能因他人影响而盲从。因此,直面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晚上,当考生关上灯,躺在床上,关掉手机,除去脑中的各种杂念,真诚地面对自己,不断追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许就能够听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呼声。

  家长也要想清楚: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孩子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个问题上与孩子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帮助孩子做出正确选择。如果无法达成这个共识,家长和考生的讨论往往会产生诸多分歧,加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变化的时代,很多职业现在看起来很热门,但可能十年之后就没落了。

  “二思”家长建议,携爱前行

  高三生大都已成年,对自己的生活能做出独立决策。但与此相伴而生的,还有沉甸甸的责任。有对社会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还有对家长的责任。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经历过高三的学生都知道,这一年绝对不是考生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或多或少为考生提供着支持和帮助。如果说,经过一年的努力,考生最终赢得了选择的权利,那么,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撑着的家长,最起码拥有建议的资格。

  当然,家长拥有的仅是“建议权”。有些家长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得太多,理应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决定权”,这是不明智的;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太小,什么也不懂,这更不科学,不让孩子尝试,他就感受不到选择背后沉甸甸的担当;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想法太幼稚,而很多时候只是父母低估了孩子的执着、热爱和可能做出的成就;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必须得报什么学校,才有面子,这是虚伪的,让孩子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远比所谓“面子”更重要。

  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一个孩子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此,建议家长可以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先由孩子陈述自己的选择和理由,再由家长陈述自己的建议和理由,最后,交由孩子自己综合思考,做出属于他们的选择。讨论过程中,双方最好不要对彼此的想法进行批评,只需客观呈现自己的想法即可。因为想法与想法之间,只有理解与否,没有高低之别。

  “三思”社会需要,兼怀天下

  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长,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生在新世纪,长在新时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之中,青年一代更要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在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家长建议的基础上,考生还要把个人的志愿选择,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不断,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每一位考生都能深刻感受到医疗对于国家、社会、家长和个人的重要性;在发展中,我们仍有许多“卡脖子”的技术亟需突破,很多考生立志在相关专业深入研究……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还是中国的乡村振兴、养老医疗等,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都需要大量新兴人才。

  将自身的专业选择与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用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来放大自己的价值,是青年一代实现自我的上上之选。虽然在时代面前,个体是渺小的,但也正是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个体,汇聚在一起,才成为时代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

  所以,青年在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时代,而未来和时代,都将是属于青年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