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建筑实验班学生 吕婧文
我毕业于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三时恰逢新冠疫情来袭,于是就有了半学年居家备考的经历。在2022年高考来临前夕,身为高三生的你们也不得不因为疫情而居家备考,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做如下分享:
在家认真听网课与在校期间认真听讲需要同样的态度。如果考生上网课觉得累,容易烦躁,可以适当减轻课后的学习强度,保持头脑清醒,提高效率。上网课时,老师几乎看不到学生的状态,考生因此选择放纵自己还是更灵活地学习,完全凭自觉,这时自律就十分重要。
周末的整块时间建议考生用来突破瓶颈而不是保持手感。因为平时各科已经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大量练习了,周末大块时间可以尝试解决压轴题,给自己提高难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还是要重点巩固基础,高考最怕简单题失误,难题的得分是锦上添花。
安排合理的话,最后这段备考时间还可以上一个台阶。但考生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患得患失,其间可以适度考虑志愿选择的事,如果已有确切的目标就再好不过。人无法预知还未到来的事情,即使做了很完备的规划,不尽如人意的事也时常发生,所以在这段时间,考生不用因志愿填报而过于焦虑。
我认为总结对学习来讲十分重要。笔记和错题整理都是比较常见的总结形式。但总结零碎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全不同;照着抄一遍和根据自己的理解背默一遍完全不同;只整理框架和细节满满也完全不同。只要效果达到了就是好的总结方式,不论是体现在脑中还是在笔头上。我高中时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但会在脑中整理复盘,强化记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考生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虽不一定符合常规,但要行之有效。考生要坚持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不要被别人带偏了。学习方法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所以在这方面,考生完全可以听从自己的内心。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相信老师就好。他们对高考很有经验,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就不会有大问题。
高三是人生中不可复刻的宝贵经历。高考虽无法决定人生,但能为人生创造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