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学生获北大“学生五·四奖章”

发布时间:2022-05-13 期号: 1633期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记者日前从北京大学获悉,今年10名学生获评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学生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其中,获奖者之一、第三临床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博士王鼎予潜心学术,他的研究成果多次登上运动医学顶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取得5项国家专利。他利用北大交叉学科平台,建成了超2万例的全球最大的膝关节多中心MRI数据库。他研发人工智能诊断算法性能破世界纪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钊曾担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作为学生,刘钊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发光”,他与研究团队走过黄河沿线8个省份7300公里上百个村镇,针对乡村生态修复、遗产保护等发表众多重磅论文,同时,还以第一或第二发明人获批发明专利12项,并把技术成果应用到黄河沿线321个村镇建设中,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安倬玉积极投身血液病研究,他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研究,同时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机器学习临床预警模型,并制作为简单易行的网页工具,切实助力临床医师决策。他曾受邀在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做大会口头报告,并作为2021年度全球5名获奖者中唯一一名本科生获得“ASH杰出摘要成就奖”。疫情期间,安倬玉作为公益志愿者为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 GMCC翻译多篇新冠肺炎相关论文及科普文章。他还作为唯一一名本科生审校者参与审校《ECMO成人的体外生命支持》,助力新冠期间体外生命支持的认知与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胡若成参与开发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破坏风险评价工具,三赴无人区考察,助力可可西里成功申遗。胡若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他借助大数据方法,绘制我国1000多种鸟类分布图。

  此外,获奖者还有攻关“卡脖子”技术、8篇顶会文章助力中国芯片事业发展的2018级本科生郭资政;承燕园学术的学生“笔杆子”2019级硕士研究生隋雪纯;深耕交叉前沿、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间铺路架桥的直博生李子尧等。

  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荣誉称号设立于1998年北京大学百周年校庆之际,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学校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