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冬奥学生志愿者程子灏

发布时间:2022-02-23 期号: 1611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孙梦莹

 

  场馆志愿者的“宣传员”

  大家庭酒店在北京冬奥周期内运行时间长、服务范围广、服务对象规格高。程子灏1月14日提前上岗开始线上工作,1月24日进入闭环正式上岗,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预计冬残奥会闭幕后结束志愿服务工作。

  程子灏介绍,他的场馆志愿者宣传任务主要分为制作“雪花之声”志愿者专刊、“雪花速递”志愿工作视频以及场馆动态信息报送。

  谈及自己的岗位,程子灏充满自豪,“志愿者业务领域像是整个志愿者团队的大后方,负责场馆志愿者的总体配岗、数据统计、防疫事务、激励保障、宣传表彰等工作,可以说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于程子灏而言,除了志愿者专刊素材的编辑整理,场馆信息报送也是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甄别场馆快讯要闻、如何撰写专业简明的新闻稿件曾是困扰他的难题。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慢慢掌握了这方面的技能,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报送任务。

  在他眼中,宣传工作意义深远:“我们的志愿者小伙伴们真的都非常优秀,满怀赤诚,甘于奉献,为了心中共同的冰雪梦想,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了今天。用文字记录平凡故事,用相机留下光影瞬间,是我的工作,也是赋予我的责任。”

  作为志愿者业务领域的一员,程子灏的工作对技术要求不算高,工作强度也不大,但要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每个环节都要周密细致。虽然不能现场感受竞赛场馆热烈浓厚的冬奥氛围,也没有直接与外宾交流沟通的机会,但于他而言,在不同的岗位始终坚守,就是对志愿精神最好的诠释。

  除夕“雪花之声”传递温暖

  如何做好场馆志愿者的“宣传员”、如何讲好冬奥志愿故事成为宣传组前期工作的主要难题。大家想用一些别样的方式记录场馆每一位志愿者的平凡故事,将这段记忆镌刻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记忆中,于是“雪花之声”志愿者专刊和“雪花速递”志愿工作视频应运而生。

  专刊和视频共振,每3至5天推出一期,从内容构思到素材采集,从版面设计到音画剪辑,志愿者们各有分工。程子灏主要负责内容设计、文案撰写、素材整理以及校对审核等工作。志愿者们群策群力,一次次完成了看似困难的工作任务,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

  “雪花之声”第2期最让程子灏难忘。激情冬奥会邂逅传统中国年,1月31日除夕当天,第2期“雪花之声”——奥林匹克(残奥)大家庭酒店志愿者专刊(新春特刊)印发。这期涵盖新闻速递、冬奥日记、赛程预告、志愿相册、生日祝福等板块的小报迅速在场馆志愿者之间传阅,好评如潮。赞许背后,凝聚着程子灏和其他几位小伙伴的心血。从稿件撰写、要素采集到设计排版、图像处理,他们奔跑在各个岗位,力争展现全体场馆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程子灏介绍,除夕当天推出新春特刊,是希望与他一同坚守在冬奥一线的志愿者“战友”们,都能共同分享来自志愿者业务领域的关怀和温情。这也是他和宣传组志愿者始终坚守的价值观。他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一种特别的幸福感,也希望能将这份美好留存下来。

  除了制作专刊,定期推出的“雪花速递”系列视频也是了解志愿者日常工作的重要途径。1月2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访场馆志愿者之家,观看了当期“雪花速递”视频。视频中场馆各个岗位志愿者辛勤工作的场景给巴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他的称赞。

  各类志愿服务常有他身影

  冬奥会,这并不是程子灏首次接触志愿服务。他曾多次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礼台旁有他坚守的身影,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有他匆忙的脚步,家乡基层防疫一线有他,助力脱贫攻坚也有他。

  “志愿活动是我本科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奉献和付出中,我收获了很多。”冬奥志愿者报名启动后,程子灏第一时间报名,经历了招募、选拔、面试和培训等阶段,其中的不易难以言喻。他笑道:“备战冬奥的那段时期恰逢保研,当压力来袭,我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自我怀疑,但当真正穿好制服、持证上岗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使命光荣,圆梦冬奥。奥林匹克于程子灏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奥运会将连结世界,我们总是因为团结而强大。”程子灏认为,北京冬奥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人们放下隔阂与戒备,享受纯粹的体育,真诚地感受彼此的善意。

  在这个冬天,他在北京遇见风驰电掣般的冰雪竞技,遇见新桃换旧符的春意盎然,遇见世界运动员欢聚一堂的其乐融融,那些爆发的力量与优美的体态,热烈的欢呼与真诚的鼓励,振奋的胜利与体面的失败都深深印刻在他心中,为他本科生涯的志愿服务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