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年开放大学走进养老中心80岁老人“玩转”智能手机

发布时间:2020-12-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明星 文并摄

“太好了,以后用手机买东西再也不用求人了。”80岁的徐奶奶眼戴花镜,一手挥舞着放大镜,一手举着手机兴奋地在课上宣布,我现在就要点个外卖。”128日,通过线下《玩转智能手机》课程的学习,西红门镇养老照料中心的8位老人如愿学会用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下单买东西。

“记得有一次,我手机关了机竟然好几天都不知道,家里孩子通过其他人才联系到我。”据徐奶奶介绍,从最初认为自己年龄大、“没资格”玩转手机,到现在能熟练运用手机应用组建群聊、刷二维码购买东西,甚至像这次课上学会了在APP和小程序上下单买东西、点外卖,这都是之前不敢想的梦想”……“以后再也不用拿笔记录要买的东西,再等孩子们回来帮着买了。她说,每次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大家都会表扬她又进步……

85岁的苗奶奶由于年纪大而失聪,听不到讲课声音,有时正常交流也有难度,因此她需要随身携带一块手写板以便交流。 当被问到学习感受时,她说,考虑到要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老师每次上课时都会用视频投射到PPT上,现场带着大家一起操作。不明白的操作和问题还可以随时问老师或是请助教再手把手地教一遍。老师很有耐心,课程进度也是根据老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随时调整,比如智能手机课就是从手机外观介绍和每个按键的功能开始教起,然后一点点地升级难度。老师怕老人们理解理论有难度,就把理论融进实用性强的一些操作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仅解决了老人生活不便的难题,还让他们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几次课下来,苗奶奶不仅能依靠发送微信语音和家人沟通,还能将养老生活制作成音乐相册与家人多形式互动。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有时课上学会了,课下如果不多练习几遍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养老中心的几位老同学会私下一起练习和切磋。这些课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让他们在茶余饭后多了些谈资,更增进了相互了解,充实了自己的养老生活。

西红门镇养老照料中心院长助理商老师介绍,每周会安排5天像《玩转智能手机》这样的老年大学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北京开放大学清檬学院统一安排,专门为养老中心的老人定制的,不仅包含智能手机应用,还包含彩色铅笔画、葫芦文化、祖文讲堂、历史和法律等课程。从静心勾画葫芦到模拟历史建筑搭建,再到最新的婚姻法冷静期,再到宪法学习……课程从理论、实践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了老人们的见识和养老生活。他说:每次课后,我们都会根据老人上课的身体状况与主讲老师沟通,调整下次上课的时间和时长,让老人们在高高兴兴上课的同时保证身体健康。由于老人们最小的70岁,最大的已经93岁了,很多老人还行动不便或是部分功能退化,丧失视、听觉,所以在每次上课时都安排12名照护师陪同旁听,以便照料老人身体。小到老人坐累了起身活动,大到老人突发身体不适应急处理都面面俱到。

主讲老师温志华说:“最初来授课前,我还有些担心,因为这里与我前几年一直在做的社区教育不同,有别于社区教育老年班的学生。这里的老人大多高龄,平均年龄在80岁,有些老人在听力视力等方面已经失能,担心他们学习接受能力不强。但在这几节课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这些老人的学习热情很高,虽因失能影响了一些学习进度,但他们学习的精神让我感动。此次讲解的《玩转智能手机》课程属于智慧家庭社区教育教学团队的系列课程之一。几年间,他们根据所教授老人的学习能力,不断调整课程的内容,让课程通俗易懂,上手性强。在疫情常态化下教学,学员不能大规模聚集,所以温志华团队在这里上课的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和录播,将课程同步远程传送到中央党校和北京开放大学的两个线上老年班级,每节直播课堂的浏览量都在500左右,让更多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线上学习的便利。

此外,“智慧家庭”社区教育教学团队还为老年学员提供了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以方便学习。《玩转智能手机》系列微课将于年底在北京开放大学公众号上逐集推出。教学团队同时还在加紧着手《玩转智能手机》教育读本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记者采访时还遇到了前来养老中心开展教学督导的东城职大副校长刘文琪。他说:“学校开办‘老年大学’已有十余年。举办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让老年人享有终身学习的便利,课堂流动起来,老师动起来,实现百姓家门口学习的愿景。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从长远来看,也是为我们自己规划未来。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都会尝到老年大学‘果实的美味’。”

20074月起,学校围绕办百姓身边的大学理念,不断夯实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基础,依托社区教育和北京开放大学老年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不断面向首都老年群体开放学校资源,将一批批优质课程和优秀的专业教师送进社区,打造百姓学堂这一首都终身学习品牌,现在又送到养老中心。这些高专业素质的教师义务为老年人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开设系统的专业课程、公益讲座、网络直播课等形式弥补老年人的知识短板,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老人与时代沟通的桥梁,而且也锤炼出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师资队伍,践行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十大行动计划目标要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