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仿北京考试报办校报

发布时间:2009-08-1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任卫军


      学新闻专业的范自争在校期间创办了校报,假期分别到报社、电视台、电台实习,最终靠优秀的实习“成绩”叩开了用人单位大门,现在负责一家房地产公司内刊编辑工作。
看样学样
      2005年9月,范自争放弃了上“三本”的机会,从河北邢台老家来到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学自考新闻专业。“我的原则是‘以专业定学校’,没有被喜欢的专业录取,那我就上民办高校,好在家人都很支持。”他轻松地说。
      大一上学期,学院举办了一场“百科知识竞赛”。望着热闹的比赛,却没有宣传阵地,新闻系主任建议他们办一份校报,给更多同学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这说到范自争的心坎儿里了,他一直琢磨着要办一份校园刊物。
      说干就干,范自争和3个同伴组成了“编辑部”,同学们很积极,很快就收齐了稿件。可怎么安排稿件,怎么设计版面呢?这可愁坏了他们。一天,范自争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北京考试报。翔实的内容,新颖的版式,让他眼前一亮,“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不学呢?”
      范自争还特意拿出了几期当年的校报——中广新闻报。每期4版,版式与北京考试报相仿。不过,第一期报纸只有2张散页,是靠教务处速印机,用印卷子剩下的纸张印刷的。拿到第一期报纸时,范自争和同伴们别提有多激动和自豪了。
量报学艺
      当时校报每月出一期,由于大家不懂报纸编排,每期报纸出版前,他们以北京考试报为模本,用尺子量每篇文章所占的篇幅,数每行该排多少个字。
      用这种“笨办法”出版两期后,范自争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要去“学艺。”正好赶上放暑假,他回到老家牛城晚报实习。指导老师让他挑想去的部门,他却问能不能去技术排版室。指导老师很诧异,“有倒是有,可没有一个人愿去那儿实习。他们每天下午4点上班,晚上就不知道几点能下班了,你能吃得了这个苦吗?”范自争点点头,“能,我能吃这个苦。”
      范自争有自己的想法:新闻理论课堂上教了,采访写作也有些经验了,日后还可以再学,这技术活儿是校报目前最缺的,得赶紧学啊!于是,他每天晚上都和排版师傅待到很晚,认真学师傅们怎样画版,怎样运用软件等。“报社所有的稿件都经过这儿,我不仅学到了写作技巧,更直观地学会了报纸编排流程。”
      两个月实习回校后,他把从牛城晚报学到的技能都传给了同伴们,校报也越办越像样了。学校文学院院长李秀英看过报纸后,感慨地说,“学校条件有限,却能办出这么好的报纸,真是不容易啊。”
实习就业
      办校报虽然占去了范自争不少学习时间,但他说有了实践经历,学习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自考成绩都很优秀。
      在学“报纸编辑”这门课时,很多同学都为“栏”、“版式”等名词犯糊涂,范自争却不用背诵就能轻松答上来。在学“新闻采访写作”时,很多同学不知该如何做“新闻策划”,他回想起策划过的几个采访案例,就轻松搞定书本知识。看到不少同学缺少实践经历,他还向学校申请开设了一门课,每周五下午给师弟师妹们“传经”。
      在学好自考课同时,范自争也为就业考虑: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应该多尝试几种类型媒体,日后求职才会顺利。就这样,2007年暑期,范自争在邢台电视台实习。2008年暑期,他在邢台人民广播电台和廊坊日报实习。几轮下来,范自争收获颇丰。
      今年1月自考后,范自争带着一摞校报去应聘房地产公司内刊编辑。面试时,公司的一位顾问颇通媒体,每道题都问得很细,好在范自争有过多种媒体实习经历,对答如流。最终,他从20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如今,他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他打开最新的一期内刊,自信地说,“现在技术上没问题,资金也充足,关键是要创新,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在这个舞台上越飞越高。”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