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28 期号: 1748期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学校减,回家增”,这是一些家长担心“双减”影响孩子成绩所做出的举措,这其中也展现出家长在教育中的紧张焦虑。

如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缓解家长的焦虑?事实上,“双减”作为国家推进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已经给出答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真正的前沿专家是一线老师

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市教委组建了一支由52人组成的专家队伍。他们中有家庭教育理论专家、富于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优秀家长。他们定期开展研判,针对家校社协同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一线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成为家校社协同真正的前沿专家,他们与家长共同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

据悉,为推动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形成,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为重点,着力解决制度建设问题、指导服务问题和条件保障问题。

此外,本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家访的长效机制,建立以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领导共同参与家访的教师队伍。例如,伴随着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体育教师也会去家访,关注、指导和配合家庭形成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辅导。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其在家的表现,同时也能和家长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探讨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仅靠讲座是不行的,要在家访的过程中作一对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以孩子为载体来谈论家庭教育,是最能打动家长,也是能最大限度形成共识的。

 

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共同体

目前,北京中小学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普及率已达100%。在此基础上,本市积极探索建立由家长、老师和社区代表组成的新型家校社合作组织,特别关注学校和家庭的家校合作组织建设,这也是“双减”文件中特别提到的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共同体。

据悉,本市已有将近1000所学校建立了家长教师协会,推动学校社会共育咨询室建设,全市16个区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共建立了120个咨询室,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资源上的共享、优势上的互补以及工作上的联动,辐射和带动了大批学校。

此外,市教委建立家长培训制度,开发从幼儿园入园前到高中毕业后覆盖各学段、各年级的家长培训课程体系,依托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京学网”和“京学”微信公众号等,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安排,有政策宣传也有育人观、成才观,还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以及亲子和谐关系的案例等。

下一步,市教委将继续按照“高站位、大格局、强体系、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

 

引导校外培训成为孩子教育的“同盟军”

 在北京“双减”的前半篇文章中,本市坚决而明确地压减培训机构比例,并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回归课堂,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补习需求仍然存在。事实上,这和整个“双减”目标并不矛盾。通过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引导培训机构改革等举措,市教委在满足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以及多样化需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育培训机构和行业有机转型,引导转型升级后的培训机构成为全社会服务孩子健康成长的“同盟军”,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贡献各自的蓬勃力量。

“双减”政策实施之初,北京就研究提出了一个基本策略,即“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三年来,本市完成了学科类培训的营利转非营利和备案改审批的转化,同时也建立了行业归口加行为管理的北京治理模式,促进校外培训行业有序规范和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为努力建立“统一战线”,本市以学校为主导,在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下,广泛吸纳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有益补充。市教委按照中央规定,凡是转型升级到位的校外培训机构也要加强机构内的党建,形成党组织对教育供给各方的全面领导。针对所有机构及教师的资质、收费和课程内容等,市教委均设有相应平台进行过程性和前期的管理以及报备工作,严格实施培训材料和课程审核机制,并定期开展专家检查。

此外,本市严格管理培训费用,确保培训场所安全底线,发挥全国现已建立的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包括北京12345舆情监测等的作用,建立日报告、日汇总、日跟踪制度。教委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共同形成“早发现早处理”的机制,坚持市区联动,强化专班统筹共治,推进校外培训的全流程监管。各区对于“隐形变异”的培训,一旦查到迅速处理,并且公开公示。

 

中招问答

本期关键词:校额到校

问: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哪些招生方式?

答: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两种招生方式。

 

问:什么是校额到校?

答: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市开展校额到校招生方式,将优质高中部分计划定向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校,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录取总分和志愿进行择优录取。

 

问:什么是市级统筹?招生计划分几类?

答:市级统筹是为加强市级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充分发挥部属高校附中作用,进一步扩大我市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的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机制。

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招生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部分优质高中的跨区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一”);

第二类是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或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二”);

第三类是部分艺术、体育类高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的专业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三”)。

市级统筹名额按类分配到各区参加市级统筹的初中校。

 

问:参加校额到校招生的学校如何确定?

答:参加校额到校的优质高中和接收名额的初中校由各区教委确定。优质高中确定的原则主要是市级示范高中,以及部分被百姓普遍认可的普通高中。

 

问:哪些考生可以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答:按照以往要求,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录取总分达到最低要求分数且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参加校额到校招生。2024年招生录取方式及具体要求以最新发布为准。

往届生、外省回京报考考生以及回户籍报考考生不能参加校额到校招生。

 

问:校额到校招生的志愿如何填报?

答:校额到校招生包括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志愿在同一批次填报,填报顺序不限。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2个专业。

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招生计划及初中校分配名额刊登在《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24年)》中。

 

问:校额到校招生怎样录取?

答:校额到校招生录取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

其中,市级统筹录取是按照优质高中市级统筹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市级统筹名额,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

校额到校录取采取校内选拔方式,按照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校额到校名额,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

已被校额到校招生批次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其填报的统一招生志愿自动作废。

(“中招问答”针对中招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敬请关注。以上问答根据2023年政策整理,2024年政策以最新发布为准。欢迎家长和考生,通过北京考试报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交流互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