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制改革 让人人上好学

发布时间:2018-11-1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蔡文玲
  131个学区,覆盖12个区,全市学区化办学已普遍推开,使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市教委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学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学区制改革的福利将惠及更多学生。
学区制管理  促优质均衡
  学区制、集团化办学……随着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已有131个学区,覆盖12个区,1053所法人学校,占中小学总数的64.6%。平均每个学区规模为8所学校,学区在校生总数96.8万人,平均每个学区在校生7400多人。
  从实际效果看,学区制改革缓解了择校矛盾、保障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拓展了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办学格局,强化了统筹协调、有效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
  如何让学区制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惠及更多学生?北京市教委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缩小校际教育差距,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满足师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按照《意见》要求,北京市还将深化中小学学区制改革,加大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校际、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逐步形成以学区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完善学区治理体系方面,北京市将组织协调学区、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社会力量代表共同参与学区建设与管理。通过协议、协商等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发展利益共享。在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方面,将搭建学区发展平台,组织开展课程教学研讨、教师教科研训活动;搭建学生学习成长平台,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发展交流展示活动。《意见》还提出,将探索建立干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学区兼职干部教师和在学区内跨校任职任教的干部教师在绩效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2018年,北京市教委将促进各区集团化办学探索,加大市级经费支持力度。此外,市教委还将加强项目研究和实践指导,分别委托清华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等方面的项目研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每名学生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9月入读西中街小学的张翊馨就受益于学区制改革。张翊馨的妈妈曾经担心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规模小,甚至考虑卖房子换学区。但在学区制改革方案出台后,西中街小学与北新桥小学成为“一长执两校”联盟学校,不仅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和硬件,未来孩子小学毕业还可以直升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张忠萍表示,相信《意见》的出台能更好地推动每所学校的特色建设,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让每名学生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实行了10年之久的学区化基础上,东城区2014年出台了《东城区实施学区制综合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学区管理的细节和目标。经过4年发展,东城区目前共有和平里学区、安交东学区、北东学区、景东学区、东朝建学区、东崇前学区、龙体学区、天永学区八大学区。学区工作委员会由教委委派干部、学区轮值主席、成员校校长、相关直属单位领导及专职督学共同组成,实施教委与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学区内包括学区工会、学生会、家委会以及社区社会相互支撑监督的民主开放的办学体制。
  目前,学区内优质小学、初中类型基本达到科学配比,形成教育品牌相对聚集、初中小学比例合理、教育类型丰富、学区制对口和九年一贯入学稳定的发展格局,破解了择校难题。学区内校际间建立联合发展工作机制。遵循校际间相同的文化根源、相近的位置渊源、相似的文化特色的思路,设立了校际间组团式共同发展模式,实现学区内教育的全面优质品牌化规模。
  东城区根据各学区特色发展要求,建设学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中心、学区重点学科实验室、学区资源中心、学区中心食堂、学区教育后勤服务中心、学区考试招生指导服务中心和学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教育相关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生活一体化服务。
  东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0年,全区实现优质品牌学校学区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教师身份更加灵活,干部教师在学区内有序顺畅轮岗交流;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充分释放,学校之间呈现相互衔接、顺畅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格局和发展机制;建立学区管理、运行、监督、保障机制,形成相对有效、完备、定型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东城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统筹教育资源  共搭发展平台
  “学校想组织一场500名师生、家长参加的学生成人仪式,没有理想的场地怎么办?”这对海淀区中关村学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点开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学区委员会各单位的优质资源汇聚其中,“精准查询”“智能推荐”“在线预约”,中关村中学知春分校的学生成人仪式如愿在中科院物理所礼堂成功召开。平台动态展示了学区资源的供给和使用情况,线上线下资源在此融合与重构,场馆共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专家共治都得以实现。中关村学区引进了中国教科院“新样态学校联盟”项目,9所学校参与研究,共同经历了专家论证与调研指导、校际开放互动等环节。
  2015年,海淀区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公布将辖区内的122所小学和77所中学依据乡镇街道划分为17个学区。经过1年多时间,海淀区学区制改革在贯通义务教育学段有机衔接,打破资源壁垒、推动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几乎与海淀区同步,朝阳区也正式对外发布新调整的15个义务教育学区,形成以强带弱的新格局。石景山区、丰台区、平谷区也相继成立组建集团和学区,转变区域教育的发展理念。
  学区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明显。过去对学生的教育供给,是由一所学校单独提供的。而学区制改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自由选择的教育资源,“网格化”的学习最终给学生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海淀区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振惠表示,在改革过程中,中关村学区发挥组织架构优势,学区委员会与学区管理中心加强密切合作和科学治理,联动街道、派出所精准预测区域内学龄儿童分布,畅通百姓沟通渠道,落实就近入学政策;以互联网+为依托,搭建涵盖379个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引进中国教科院“新样态学校联盟”“合作学习”等项目,组织12所中小学校探索人才贯通培养路径,为学校搭建发展平台。
  一份海淀区学区制改革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70%的老师对于学区教育教学改进和资源统筹共享工作表示满意,有接近80%的教师对学区义务教育入学和德育、体育等工作表示满意。学校干部教师对学区制改革总体持乐观态度,期望今后在扩大办学空间、教学指导和师资共享等方面,能增强学区内校际联动,更好地提升教育品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