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 18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7-09-1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孙梦莹)“中国花道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花道最基本的特征……”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操场的一侧,花道老师向学生讲起中国花道的基础知识。9月15日8时,第六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一七一中学分会场活动鸣锣开场,18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进校园。

  精彩纷呈的活动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阶梯教室京剧展演热闹开场。学校邀请科班戏班子,师生同台,举办京剧专场演出,演绎京剧经典片段,带学生画五彩脸谱、习得唱念坐打基本功。书法、国画、扎染、民乐、茶艺、花道、汉服展示、中医药大讲堂等活动在操场和专业教室同时举行。最让学生兴奋的莫过于18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进了初一年级的18个教室,开设风筝制作、彩绘兔爷、泥塑兔爷、彩绘脸谱、剪纸、景泰蓝画、内画、皮影、毛猴、传统彩灯、风车、陶笛、绒鸟、衍纸、葫芦工艺、面塑、中国结、书法等18个非遗项目讲座。

  1500名学生、50多位家长及来自社区的群众参加了活动。一位家长介绍,孩子班级的主题活动是了解和制作“毛猴”。在活动前几天,老师就布置查阅有关毛猴的资料和图片。孩子打印了有关毛猴的彩色图片,对“毛猴”有了初步的了解。活动上,“毛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讲毛猴的起源、特点及制作,还手把手地教孩子制作。孩子可高兴了,看得出国学活动深受孩子喜爱。

  景泰蓝工艺传承人赵六九介绍了景泰蓝的起源与发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们热情参与到活动中。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学生都应该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初一学生王喆参加了吹糖人的活动。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帮助下,她吹出一只糖公鸡。王喆手持自己的作品左右端详。她原来只在庙会上看见过吹糖人,现在亲身经历吹糖人的过程,感觉特别新奇难忘。班主任刘爽认为,让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能使他们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传,在动手中收获知识与难忘的体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