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一周  9科备考锦囊

发布时间:2023-06-07 期号: 1710期

编者按:

时间来到了考前最后一周,考生该如何为各学科的备考工作完美收官,怎样为7天后即将开启的高考之旅备好攻略?本期我们特邀北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二中等名校的名师为考生送上9门学科备考锦囊。

 

考前一周  9科备考锦囊

 

语文

有取有舍  温故知新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何 杰

 

临近高考,我对最后阶段语文科目的复习及应考策略提一些建议。

 

复习策略

一、有取有舍

在冲刺时刻,考试复习不再强调缺什么补什么,而应该强调能做什么做什么,拥有什么保证什么。

现阶段,如果写作整体能力没有上去,就不要再将过多精力放在作文能力突飞猛进上,而应在如何审准作文题上做些训练。应考时,如果能够把作文题审准并完成,作文分数就不会差到哪去。

再比如,如果到现在为止还有好多必背诗文没有背会,那就只能先保证已经背会的诗文不出错。在考场上把能拿下分的稳稳拿下,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时值此时,语文复习内容一定要有取有舍。取能拿分的,舍掉已经不可能上分的内容。

二、回归基础

现阶段不要再做难题或新题,要回归基础。

语文命题往往是取材自课内,尤其是文言文,许多要考查的字词义项都来自课本,如果命题设置一个考生根本没有见过的内容作选项,这个选项往往还起到提示作用。所以,在冲刺时刻最好的办法是把语文教材特别是文言诗文再看一遍,一方面强化背诵,另一方面为高考文言诗文理解提供保证。

三、温故知新

如果觉得自己背书的任务已完成得很好,教材也都通读了一遍,不妨把过去做的题再看一遍,温故知新,在高考复习中有大用处;再看错题,总结一下做题思路,重读一遍考试文本,都会让你有新收获。

考场应对策略

语文是首考科目,考场上的正确应对至关重要。建议考生注意以下问题:

一、时间分配策略

语文科目题量大、难度高,有不少同学甚至可能完不成试卷。因此,考生一定要给大写作这50分留足时间,要争取至少有50分钟的思考时间。过去有不少学生距离结束考试只剩30分钟左右才开始写作文,这样很难出好作文。

一般来说,150分的试题平均1分需要耗费1分钟,其中多文本阅读与文言文阅读要多花一些时间。

二、考场思维技巧

语文考试中,选择题的正确率是得高分的基本保证。近几年北京高考的选择题都不会太难,只要认真阅读文本,仔细比对,多数能够选对,并且一些古诗文的选择题还经常有提示作用。对于选择题的思考,考生首先要做到的是细致。

而对简答题,考生不必追求拿满分,只要在做题时明确按照老师平时教过的答题思路去思考,特别是分析题干关键词,根据这些关键词确定题方向和要点框架,答题就会八九不离十。

 

 

数学

跳出题海  回归教材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高级教师 田 磊

 

考前最后一周,数学学科备考中考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给出几点建议。

 

  一、了解高考,把握方向

北京高考试题结构近两年保持“10+5+6”模式,今年各区多数模拟试题与高考一致,依然是选择题10道(共40分),填空题5道(共25分),解答题6道(共85分,包括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等专题)。考查内容覆盖高中所有核心内容:集合逻辑、函数导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整张试卷重点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以及逻辑推理、代数运算、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的应用。

  二、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眼下,考生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以不变应万变。高考数学试题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因此考生要回归课本复习,对照教材梳理知识,落实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此外,模考时,不少考生专攻难度大的题,结果自信心受挫,原本能得的基础分也丢了,因此,建议大家复习时不指望面面俱到,将时间用在夯实基础、解决力所能及的题目上。

  三、跳出题海,有的放矢

数学复习最忌陷入题海战,题做得过多会伤了学习积极性,有可能导致高考时原有水平无法充分发挥。建议考生精选题目,注重题目的典型性和针对性,精选创新题、探究题和情景题,突出问题的训练价值,以期提高复习效率。在做题复习时,考生要从题目中抓住解题方法,由一个题带动多道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还可与同学交流意见,开拓解题思路。

  四、整理错题,查缺补漏

试卷可以看成是一张网,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中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并总结经验以免再犯。建议考生及时归纳整理错题,每晚临睡觉前浏览一遍“错题笔记”,反复查漏补缺,整合知识体系。

  五、注重细节,真题保温

考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掌握等。因此,考试时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力争会做的题不扣分,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究准确、快速。考生平时做题要做到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现阶段每天可做一定量的题保持状态,建议选取往年高考题,如有余力可参考高考时间完成整套试题。

 

 

英语

依据题型  制订策略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师 赵 叶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会使你在考场上得心应手。下面给大家分享英语科目不同题块的答题技巧。

 

  一、完形填空“看句意”

先完“意”,再完“形”。首先理解句意,然后用三种方法答题:寻找语境线索,注重逻辑关系,调动生活常识。考生应特别注意名词动用或者熟词生义,可以通过词义拓展方式推出答案。如bag是名词“包”,用作动词时,意为“把……装到包里”。

  二、语法填空“按规律”

1.没有提示词时,如果空格后面是名词短语,那么空格处填写介词;如果空格后是含有谓语的句子,那么空格处填写从句引导词,包括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

2.有提示词时,如果是动词,可以考虑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如果提示词是形容词,可以考虑形容词比较级或最高级,或者形容词变为副词;如果是名词,可以考虑名词变复数,或者词性转换。

  三、阅读理解“分类型”

阅读理解细节和理解题的设置都是经过“paraphrase(解释)”的,用另外的词汇或短语解释文章中的内容;推理判断题要从文章中找到根据,推理往往只推一步;词义猜测题可以从该词所在句子的上下句寻找;主旨大意题可以回归文章第一段、每段第一句以及文章最后一段,了解主旨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四、七选五阅读“找提示”

七选五阅读答题流程为:看结构,读选项,巧作答。答题方法分为:逻辑关系法(转折关系、例证关系、并列关系等);词汇复现法(原词复现、同根词复现、同义词复现等);代词线索法(根据代词的单复数和其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找出代词指代的名词或者句子);结构线索法(排比句、并列句、固定句型等)。

  五、阅读表达“分层级”

阅读表达前两个小题是细节理解题。回答what的提问可以用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问题简答;回答why的提问通常用because加句子,有时可以用动词不定式短语;回答how的提问可以用句子或者“By doing……”。第3小题是推理判断题,要注意在错误的短语下面画直线,然后作答。第4小题是创新题,结合文本,写出40词左右的符合问题内容以及核心价值观的答案。

  六、应用文写作“细审题”

应用文写作的话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大家有话可说。内容要积极向上,考查核心价值,如热爱祖国、心系社会;热爱劳动、正确审美;加强锻炼、强身健体;传统文化、乐于传承;注重友情、心中有爱;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科技兴国、创新精神;阳光乐观、甘于奉献……考生在审题时,须把握要点和价值取向,做到要点齐全、句式丰富、逻辑合理。

 

 

历史

归纳知识  关注时事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特级教师 田子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前一周,找对了复习方向,考生依然有很大提分空间。  

一、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采取用历史概念、关键词句对教材内容旁注的形式快速复习。如西欧中世纪可列出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庄园和农奴,天主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城市兴起和自治,大学兴起,骑士文化、教会文化、市民文化等词句。

二、总结历史特征,归纳相关知识点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社会大变革。政治上的体现是分封制的崩溃和各国的改革与变法;经济上的表现是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思想上的表现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老子的“无为”,百家争鸣和大一统思想的流行等。

三、关注历史发展的主题

如中国古代史,要重点关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及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要关注民族复兴主题等。

四、把握意识形态的大方向

如对理学的评价要多关注其强调气节、节制欲望、对中华民族性格塑造的积极作用。明末清初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的思想,重点不要放在其没有发展为启蒙思想,而应放在其承古萌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角度。

五、温习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做好高考中出现新题型的准备,新题型可以用通法解决,需要考虑背景、概况、影响等因素,要有小结。概括材料可采用破题法、标点符号法、句子缩写法、近义词法、上位概念法等。

六、关注时事和周年热点

结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可以关注法国启蒙思想相关知识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欧共体、欧盟的建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要重点复习,相关题目北京高考曾出现过。北京高考的特点之一是重点内容不回避重复,如孝文帝改革相关试题北京近年就考过两次。此外,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考生也要关注。

七、关注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发现要加以关注。考生要掌握甲骨文既是实物史料又是考古文献史料,可以和《史记·殷本纪》互证,并可以补正其不足;要能够正确分析《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的史料类型及其价值,熟练掌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能够分析宋代城市发展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以及宋代经济发展对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八、关注2022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2022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中的“两个结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与制度体现、多学科视域中的共同富裕研究、百年变局下的国际经济体系重构、秦汉基层社会研究、新发展阶段的社会治理创新等,考生要认真复习相关内容。

 

 

地理

熟悉原理  规范作答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师 冯 琰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考生要坚信自己可以应对考场上的一切问题,发挥出最好水平。

 

  一、按部就班,从容作答

考生要按部就班即按照学科常规的解题思路,有步骤地分析试题并作答。地理试题的解答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略读材料,认知区域

以区域为载体,设计情境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是地理考查的方法。考生在初审图文材料时,要重点提取时空信息,从区域的位置入手,分析其突出的地理特征,对区域进行初步认知,为后面具体分析打基础。

2.细审题干,明确题意

审题干要逐字逐词细审,边审边划关键词,尤其要关注一些限定词,如有“变化”“比较”之意的词,在客观题中可能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主观题要先审清题目一共有几问,避免漏答;然后审动词是“分析”“说明”,还是“概括”“指出”等,不同动词的答题方法也不同;“评价”类的问题要从利、弊两方面作答;分析“地理环境”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等。

3.回归知识,调用原理

明确题意后,考生要快速调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初步构建解题思路。如果短时间无法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相应的原理,或题目设问不常规,考生也不要慌乱,可以把构建答题思路的任务重点放在下一步完成。同时,审题时还要关注同组题前后题目是否有关联、前题所给信息或答案对后题的解答是否有影响。

4.精读材料,解读信息

精读文字材料时,考生要用原理解读每一句话,提取其蕴含的地理意义及所要传达的信息,读懂情境是准确作答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构建答题思路,或者进一步完善上一步骤的思路。要特别注意含有新名词、新概念的题目,要从材料信息入手分析,避免思维定势。

解读图像信息时,考生要按读图步骤逐步解读,读图像名称、图例;统计图读坐标轴的名称和单位,两幅图对比时,要特别注意坐标轴刻度是否一致;读图像中的具体信息时,不要忽视注记的作用。

5.综合分析,精准作答  

客观题要在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后,选择最优选项。如果在两个或多个选项中无法抉择,一般是提取信息不足所致,考生要重新按正确步骤审题干、解读材料,找出漏读的信息。

主观题要将材料与原理相结合,关注视角全面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将重要答案放在前面。学科语言要准确、规范、有逻辑,字迹要清晰、工整。

此外,在做完一组题后,考生可以重新浏览一遍图文材料,尤其是图例和注记,检查是否有没用上的信息,适当补充相关题目的答案。

二、把握节奏,稳定发挥

地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自2022年起考试增加了论述题。考生要根据题量、分值和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的作答时间,把握好答题节奏。碰到难题,如在预定时间内无法解决,要保持心态稳定,先跳过,之后再补答。答题时要对应好题号,避免答错位,更不要因漏答或空题而失去得分的机会。

考生要特别注意,在分析题目时,应结合情境和区域特征打开思路,遇到熟悉的情境和做过的类似题型,不要盲目照搬答案或模板,避免思维定势。

 

 

政治

精准审题  细致作答

北京宏志中学教师 吴秀君

 

谨慎精准审题、严谨细致作答是应对政治学科时考生需做到的。

 

  政治学科高考试题通常呈现题量大、信息量大,素材新、设问新,题目灵活性、综合性强等特点。历年来,一些考生反映高考政治作答时间紧迫,部分考生一味求快,缺少有效思考,作答不准确;部分考生存在时间分配前松后紧甚至题目留白的情况,导致严重失分。对此,本文从时间分配、答题方法等方面给予考生考场作答建议。

一、时间分配

作答过程要有时间概念。选择题尽量在15分钟内完成,主观题每题8分钟左右,最后能留出5至8分钟检查为佳。如果考场上遇到难题,思考时间过长仍不能解答,考生要做好标记果断跳过,待全部作答完毕后再返回补漏。

利用好发卷后开考前的5分钟。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后,考生要快速浏览整份试卷,对题量、材料、设问、题型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答题方法

1.选择题力求“平稳、细致、精准”

“得选择得高分”。选择题要尽量不出错或少出错,考生心态要平稳、阅读要细致、选择要精准。除了平时通常用到的排除法、比较法之外,考生还要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务必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考前这段时间考生可再进行适量的限时训练,做到细致阅读题干内容,准确把握题干精神,落实细节知识,梳理易错易混,建立核心脉络,提升做题速度。

2.主观题解答“懂意图、多维度、重逻辑”

考场时间有限,分配到每小问的时间在8分钟左右,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到审题、思考、作答一气呵成,具备良好的作答习惯及解题能力十分重要。

在审题环节中,考生要根据设问及材料分析命题意图,定“方向”。答题前,要认真阅读设问及材料,同时在卷面上画出关键信息,分清情境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从每层事实材料或引文中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快速调动相关学科知识。

思考环节中,考生要结合材料与设问确定切入点,定“维度”。通过思考,初步建立问题逻辑、情境逻辑与学理逻辑的关系,比如本题大致从几个角度、几个主体、几个层次来作答,在脑中形成框架。可在卷面上写出多个维度的关键词辅助作答。

作答环节,考生组织答案要突出专业性、层次性及逻辑性,确定“要点”。在前两环节基础上,胸有成竹,开始动笔。考生要运用学科原理或观点分析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理例结合,将学理与事例深度融合。多个要点之间可以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微观到宏观,或者由分析到综合、由普遍到特殊,或者由设问中的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注重过程性分析,逐级深入、层层剖析。

此外,要点清晰、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等也是加分项。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平稳心态,注重细节,沉着应考,颗粒归仓。

 

 

物理

稳定心态  关注细节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高级教师  苑红霞

 

高考将至,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稳定心态、顺序答题

1.关于选择题

近几年试卷的选择题在第1题至第6题,通常设置的考点是:原子或原子核、几何光学或波动光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交流电、热学、引力等,属于经典的、熟悉的题型,考生要稳定心态先答好这6道题,并借此进入良好的考试状态。这要求考生做好充分准备,考前一定要再系统地复习一遍热、光、原子、交流电、机械振动机械波以及引力这些容易遗忘的知识点。

第7题至第13题通常是力学、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主干知识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物理基本功的考查。最后一道选择是非常具有北京特色的题目——信息题。题目通常是科学前沿领域的背景材料,考生需要充分阅读材料,捕捉并提炼出选项需要的信息,再结合高中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才能选出相应的答案。信息题对于考生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知识储备足够,还需要多方面能力的契合,因此考生需要考前加强练习。

2.关于实验题

根据近几年的实验题特点,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细致,计算数据要一次性成功,投入解答、计算才容易成功。如去年实验题最后一问“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注意到一水龙头距地面较高,而且发现通过调节水龙头阀门可实现水滴逐滴下落,并能控制相邻水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还能听到水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于是他计划利用手机的秒表计时功能和刻度尺测量重力加速度。为准确测量,请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方法”。这是实验题目变化最大的地方,需要考生自己写出测量方法,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和语言的表述能力。今年各区模拟题都纷纷效仿,出了不少类似的题目,考生要从中学习如何进行表述,充分做好解答此类型题目的准备。

3.关于计算题

根据自己的实力,得分目标要明确,第17题和18题,属于简单题,分数一定要全拿,不要出现因粗心而失分。第19题前面的问题通常也很简单,分数力争全拿到,如果最后一问出现些障碍也没关系,尽力去完成,保持好心态,有多少思路写出多少,绝不能因想法不完善就不敢写,要大胆写。第20题是压轴题,不要被题目的位置和新情境吓到,题目设计的三个问题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的,如果时间允许,要耐心做下去,即使你不是物理学霸,不能完全做对,那也要争取拿到最多的分数。

二、答题时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审题要关注临界词如“恰好”“刚好”“足够长”“至少”等,例如恰好通过圆周的最高点,弄清是绳球模型还是杆球模型。求解矢量一定要答方向。转换了研究对象,要说明牛顿第三定律。在涉及复合场的问题中常常会遇到带电微粒是否考虑重力的问题。一般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等具体说明的微观粒子不需要考虑重力,题目中一定是有相关说明的,要看清楚。要注意题目对有效数字的位数要求,注意区分有时候是“小数点后的位数”。重视情景图和图像的运用。在答题时,考生要书写规范、清晰。

 

 

化学

保温练习  稳中求进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吴 丹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利用好备考时间完胜高考呢?

 

第一个重点是平和状态、降低焦虑。临大事者有静气,全力以赴就是最大的胜利!

首先,调整状态,再次启程。一切皆有可能,对于考生而言,高考前大家都经历了很多次模拟考试。对于模拟考试中发挥理想的同学,可以借此给自己鼓舞士气,相信自己仍可以稳中求进,再上一个等级,不可放缓脚步;发挥不理想的同学,也不必过分否定自己,放大模拟考功能,进而产生较大心理落差。期限未到,你我皆是黑马,除了坚持努力别无选择。

其次,放下分数,分析问题。一是应试策略的问题,在高考前的一模、二模考试中,部分同学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或是前松后紧,或是忘带计时工具,或是忘记选择题答题卡的填涂;部分同学因为先考科目不顺,后续科目作答时信心受挫;也有同学过分看重模拟考试,过度紧张导致考试精力分散等,这些均会影响考生正常发挥。二是知识漏洞的问题,以海淀一模化学学科为例,考生认为“Na与75%酒精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发出爆鸣声,得出Na和CH3CH2OH反应生成H2的结论”正确,主要不清楚或不敏感体积分数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Na和H2O反应也生成H2。三是答题要点的问题,例如“OF2中F-O-F的键角小于H2O中H-O-H键角的原因解释”,作答时“OF2和H2O中O原子均为sp3杂化且均有2个孤电子对”“F原子电负性大于H”“OF2中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小于H2O中”均是本题的答题要点,要点即是采分点。

其三,制定对策,个性提升。纵观一模、二模化学科目高分段与低分段的同学,大部分失分均集中在基础知识方面,且在等级赋分背景下,差距也主要来自基础及中等题。因此对于所有考生,模拟考后的第一个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例如海淀一模化学试题第19题中涉及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SO42-的检验”、第17题中“官能团的识别”、第16题中“NA的定义及计算”等,此类问题需要在每次练习中分专题总结漏洞对应的知识与方法并加强落实,必要时可回归教材。

第二个重点是专题突破,提高解题准确度与熟练度。以陌生方程式的书写为例,2022年北京高考化学主观题部分涉及10余个方程式书写,仅海淀一模第18题就考查到3个方程式书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备考重点除了准确,更应该提速,快速提取信息,确定反应物、产物、条件,然后快速配平。

第三个重点是答题要点总结,提高规范作答能力。例如“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问题,需要“列平衡-辩条件-说移动-得结论”四步走,“电化学”问题分析需要涉及“电极反应”和“微粒移动”两个维度等,这些比较规范的思路,考前需要重点关注。

第四个重点是多做限时训练,选择题的准确度与熟练度直接关系到整体作答的效率与质量。

最后,保温练习,模拟流程。高考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可以用作保温练习,多次感悟,体会与高考命题人对话,熟悉他们的风格,让自己高考时就像与老友对话一样亲切。调整好作息,从准备文具、准考证进入考场开始,多次预设模拟自己的行动,例如试卷下发前像放电影一样冥想自己的注意事项或易错点,充分热身;试卷下发后总览试题,预估难度与时间分配;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尽早进入答题的适度紧张且兴奋的状态;考试过程中选择题答题卡要及时填涂,关注时间,既要提高解题速度,又要提高准确度,不要慌张;作答过程中有舍有得,试题的难易与顺序无关,追求做“全”题而非做“完”题;还剩15分钟时要减少惊慌,这15分钟里可以很好地做完一道大题,也可以解决两道大题的简单部分。

 

 

 

 

生物

夯实基础  分类归纳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师  桑 希

 

距离高考还有一周,如何科学备考呢?

 

首先,要进行错题分析。考生应对各区二模试卷的失分点进行错因、知识点等统计归类,结合继往模拟卷分析自己在哪部分知识,哪种题型失分最多,哪些能力有所欠缺,为复习找到精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分析一下错因主要集中在哪方面,是知识欠缺、概念含糊、思维混乱?还是审题不清、理解有误、表述不准?亦或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心态紧张?

其次,考生应针对自己屡次失分的内容查漏补缺,重读相应部分的教材,重看一轮复习学案和积累的错题本,每天做一些情境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等基础知识保温。夯实基础是快速提分点。如光合作用新进展、癌症的发生与治疗、遗传定律、基因表达与性状、育种专题、人体代谢与调节、生态环境专题、生物技术等。考生可分类重做高考试卷大题,对于优势专题,要有意识地分析命题设问角度,归纳解题思路和答题范式。对于弱势专题,要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和归纳,勤动脑动笔,不清楚的地方课下及时找老师,听完讲解后最好主动给老师说一遍,以确保理解得准确。再向老师要一两道同类题演练,要学会归纳共性和规律,练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对于“科学表述”这项难点,最好的提高方式就是研读标准答案,即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距,分析其逻辑性和关键词。通常以标准答案中的分号为界,按0-1-2-3分级赋分,每一段话常有生物学术语或本题情境中的术语作为关键词,同时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间断、不能缺失、不能跳跃,更不能错乱。解释原因、机理的问题居多时,常选用因果关系的连词串联证据和分析,即将实验结果用恰当的生物学原理(课本及题干新知)进行解释。如果问到生命现象的意义,常从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进化与适应等生命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同学们应注意限时训练,20分钟完成一套选择题,10~15分钟完成一道大题。做题时务必精力集中,全力以赴。高考时生物学科在11:00-12:30考试,容易困倦和饥饿,因此考前要有意识地调整生物钟,在这个时段适量进食并适当做些大题,保持相关脑区足够的兴奋性。

衷心希望所有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调整身心,奋力冲刺!不负拼搏,赢得收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