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教师发展  学生成长  毕业就业 今年两会  这些教育话题备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3-03-22 期号: 1691期

人才培养  教师发展  学生成长  毕业就业

今年两会  这些教育话题备受关注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热点话题建言献策,备受关注。

 

关键词: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代表、委员们围绕“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多元化评价等话题展开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

深入推进新一轮中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牵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构建学科群,引领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优势学科建设、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双一流”高校支持力度,强力推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中西部特色高校支持力度,争取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副校长龚卫娟:

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在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学科布局中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体现出国家战略布局的总体需要和竞争发展需要,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布局。另一方面,要促进高校学科布局的分类管理机制优化,以重点关键技术攻克为突破口,迅速占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类型学科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关键词:拔尖人才培养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是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型人才。代表、委员们围绕“拔尖人才培养”,畅谈高校做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大着力创新育人模式,落实“强基计划”,建设了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基础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面向民族复兴新征程,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推动基础学科与跨学科人才培养领跑式发展,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领军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还需进一步优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结构布局,完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索招生培养联动改革,适当扩大“强基计划”学科范围,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的选才、鉴才与退出的机制和途径;第二,进一步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探索培养“本研贯通”新路径,在部分高水平大学设立试点基地,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学科—专业”融合发展路径;第三,进一步完善学位制度落实细则,加强对交叉复合人才培养的支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卓越拔尖创新人才,一是在培养机制上强化守正创新,将跨专业跨学科理念充分融入学生管理、课程建设、项目设计和科研实践等环节;二是在学科建设上强化特色优势,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头雁”,引领学科专业建设;三是在资源融合上强化战略导向,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完善科教协同联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如何更好发展职业教育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从多维度进行了探讨。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

建议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畅通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渠道,通过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方面享有更多的机会。中职学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相关部门应在各学段开展劳模精神及工匠精神教育,开设职业认知课程,推动中职学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

要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推动职业院校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自主诊断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监测的联动制度,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探索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推动职业院校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适合毕业生的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关键词: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也备受代表、委员们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职前要强化教师教育,不断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把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师教育;在职后学校和政府要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和引领,包括加强培训、开展对教师评价的综合改革等。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海兴:

师者为师亦为范,培养和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中,第一条就是“有理想信念”。

调研发现,少数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中只顾教好书本知识,忽视育人的重要性;部分地区对现有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挖掘不够,对持续提升教师思想素质重视不够。建议支持各地统筹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基地,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模式,加强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意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一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二要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三要加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变化,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例如,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金融领域案件时,需要调动金融知识储备;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全媒体时代要调动数字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陆安慧:

帮助毕业生就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家校政企形成合力。家庭要在择业观上帮助孩子树立“行行皆可成才”的观念,鼓励孩子立足岗位、脚踏实地;高校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与步入职场的信心;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和毕业生的政策支持,继续对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社保费用减免等优惠;企业要加大开放力度,与高校共同开展好实习实践等活动。要立足实际,统筹做好市场性和政策性岗位开发。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今年,这一问题也引起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等同于学科教育,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学校在组织教学、开展活动、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中,都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引导各科教师和学生管理者认同并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积极主动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营造一种“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

建议探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共促体育美育作用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力倡导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理念,建立长效机制,校内外共同推进体育美育的改革创新,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品格高雅的社会风尚。鼓励学校体育、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发展,与德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融合教学,与研学游基地、公共文化院馆等合作实践,共同形成健康育人合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