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破解“3点半”多方齐发力

发布时间:2018-03-19 期号:

  全国“两会”期间,“3点半”难题成为会内会外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也纷纷为此建言献策。“孩子放学后谁来管”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解决让双职工家庭头疼的“3点半”难题,并不只是学校或家长单方面的责任,需要学校、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多方共同发力。

  每天3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日本、美国等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放学时间远早于父母的下班时间。而与这些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城市阶层当中,父母双职工现象非常普遍,而全职妈妈的比例远小于上述国家。因而往往是祖辈代替父母来承担起接送、看护孩子的职责,但这也仅是权宜之计。在城市化进程中,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很方便地把这一责任甩给老人。

  虽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要主动发挥课后托管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但在究竟如何承担、承担多少托管责任上,往往是因校而异的。有些学校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展开丰富的业余活动,而有些小学则真的在3点半后准时把孩子放走,对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过时不候”。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学校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资源、资金不足等是重要因素。在托管问题上,学校完全可以使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并非都要把托管变成课后课堂,花费大量教育资源。真正面临“3点半”难题的主要还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再加上有些孩子会被家长接走,或参加校外培训班,因而需要托管服务的仅是一部分学生。开放图书馆,教师轮岗组织体育、艺术活动等措施,可以让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事半功倍。在这方面“课后延时服务”、“弹性放学”等方式更值得借鉴。

  面对“3点半”难题,社会公共资源也大有可为,诸如图书馆、少年宫以及社区相关机构,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开放资源,提供托管服务,而这在国外其实也是解决“3点半后孩子去哪儿”的重要渠道。在提供托管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公共资源也可根据条件的差异,到学校主动送“课”,或尝试搭建起规范的接送渠道,为孩子放学后的校外业余生活提供安全的无缝衔接。

  解决“3点半”难题,商业性质的社会机构也能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市场合力配置校外托管资源,仍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社会商业力量的介入,固然能为部分家长解决燃眉之急,甚至提供更优质的课外兴趣辅导,但相关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用法律法规为家长提前把关,防止托管服务鱼龙混杂,带来安全隐患。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