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外卖管理考验高校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17-11-15 期号:

  手机、空调、网购和外卖,被人戏称为“四大救命恩人”,其中外卖这一并不新鲜的事物,近年来也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大规模影响和改变着年轻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包括大学生群体。然而日前,某高校的“外卖禁令”引起热议,有媒体甚至“八卦”出了近年来部分高校禁止或限制外卖的措施,来渲染由外卖引发的校园治理矛盾。

  其实,在围绕外卖禁令的博弈上,学生有学生的诉求,高校也有高校的苦衷,禁止外卖进校园虽然可以用最经济的行政成本迅速平息诸多问题、隐患,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诸如外卖这样的新事物将越来越多地对高校校园管理模式发起挑战,一禁了之的“高效”手段,也越来越可能成为提高校园管理水平的拖累。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一次性垃圾对校园环境造成的负担,外卖小哥骑车穿行校园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是担心会让学生越来越懒等理由,都有力支撑着“外卖禁令”的正当性,单单只靠提升食堂饭菜可口度,也不能抵御外卖这一新的消费习惯。

  不过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外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实也是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对校园乃至社会治理带来冲击的也不仅是外卖一物,更有共享单车、网约车、电商快递等。面对这些新生事物所伴随的负面效应,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一禁了之的。高校虽然可以选择关上校门回避,但也会冒把学生与社会发展隔绝之险。

  与“外卖禁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某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推出了“电商等级”代替学分的措施。这一举措在可能受到争议的同时,也以不拘一格的姿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与更自主的人才培养路径,并在无形之中将社会这所“大学”的隐性教育资源引入校园。在创新经济、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全新的产业形态就发轫于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几年前,校园快递配送的管理难题,让“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引发热潮,而“小黄车”也正是在这一探索中意外成为大学生创业典范的。正是大学校园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同步,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课程体系之外的宝贵资源。

  至于担心外卖会让大学生懒惰,其实更是多虑。因为校园生活的日益舒适,本不违背大学教育的目标。虽然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外卖禁令”的初衷仍是以学生为本,但以学生为本的校园管理模式却不止一种。能否用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变革与创新,在保证校园治理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成长环境,将是办学者要长期面临的考验。

(徐 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