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人物 我们心中的寇老师——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教师寇富弄

发布时间:2012-10-15 期号: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蔡文玲

  7月,酷暑难耐,分期分批进行26次家访,平均每家一天也足够她走过大半个暑假,再与全班42名同学都面谈一次,书信交流一封,这就是寇富弄老师接到一个新班后首要做的事情。为了提前了解班级的学生,她的身影穿梭在丰台区的大街小巷,运动服、旅游鞋、双肩包是她经常的打扮。一位家长说:“就冲寇老师这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孩子交给丽泽中学,我放心。”

  多年的旧大衣,伴她度过每个凌晨四点

  寇富弄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凌晨三点半至四点起床把当天要上的课从头到尾再备一遍。备课对老师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为了保证当天的讲授内容清晰、学生印象深刻,她都要早早起床。除了备课外,她还把当天要讲的内容重新在纸上写一遍,这样可以确保课堂的含量和时间。厚厚的一摞手稿在她的办公桌上显得格外清晰,也许这就是学生喜欢她的“数学”的原因吧。

  有人问她,夏天还可以忍受,但是冬天不冷吗?“当然冷啊!不过我有一件法宝——穿了多年的旧大衣,冬天备课全靠它。虽然它已经很‘沧桑’了,但还是舍不得扔。”

  1991年,寇富弄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自那天起,她都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件工作。每一天,她都在实践: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每一刻,她都在学习: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生命;每一年,她都在反思:拿什么奉献给学生。

  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每一节数学课,将知识讲授清楚准确、形式生动活泼。她坚信:老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不烦,考试成绩不错。她千方百计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上多下功夫,主张“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寇富弄力求做到“四变”: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眼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眼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

  一把“炒黄豆”,让她干劲十足

  今年7月,寇富弄去青海海北州支教。为了3个小时的班主任工作演讲,她准备了近一个月。她说:“给学生讲课需要责任心,给老师讲课就更需要责任心,因为他们是要把这些再运用到更多学生的身上。所以,我要把我工作20年来的精华都汇聚到这15000字里。”她的课得到了海北州教委的一致好评。第二天,她来听别的老师讲课时,一位当地的老师手捧一把“炒黄豆”说:“寇老师,您讲得真好,这个给您。”一把“炒黄豆”温暖了她的心,更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对她来说,这远比其他礼物珍贵,也让她对班主任工作干劲十足。

  高原老师的淳朴之情是发自内心的,更是让人鼓舞的。从青海回来后,她反思自己的课堂,找不足、找学生的兴趣点、找与学生的共鸣,从方方面面为做好班主任和数学教师做足功课。

  她说:“我的课上不允许一个学生不听讲,前提是我自己要讲得精彩。学生不听讲,我首先检查是不是自己讲得不吸引学生,然后再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一些个别生,要时时提醒,多加鼓励。”

  对家人,她心中充满遗憾

  2009年8月2日,在唐山的公公去世,临走前说:“要是再看小寇一眼就好了。她又是忙!”8月1日上午8点半同高三班主任交流工作,8月2日9点高三学生誓师大会,下午2点家长会,3日开始正式上课……她又一次愧对家人,又一次留下遗憾。

  女儿让家里充满了生机与期望,但对于女儿,寇富弄心里同样充满了歉意。女儿2009年中考,下午3点考试,她原打算中午回家。就在考试那两天,其他老师有事不能来,她的课被调到下午第一节。她什么都没说,欣然同意了。女儿不得不中午回家自己一人吃饭,下午自己去考场。

  女儿高三她仍然在做班主任,一年来她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女儿的晚饭也都是在她7点多下班回家后潦草吃些。今年高考以600多分的成绩考上北师大心理学专业的女儿理解她,不埋怨她,还经常说:“妈妈每天关照自己的学生,我们老师也每天关照我呀!”

  工作21年,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当走上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她的内心涌动的是幸福,是对自己教师这份职业的自豪和忠诚。

  一位毕业生在离校后给她的信中写道:“现在依然记得军训时您为我们流下的泪水,依然记得您那工整的板书,依然记得您在赛场边为我们呐喊,依然记得您那激情洋溢的演讲,依然记得您那自信、坚强的微笑……您为我们哭,您为我们笑,您为我们倾注了三年的心血,您为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为爱,因为责任,因为激情,您将我们的前途和未来一肩担起,您用您的心温暖着所有的孩子。于是,我们便记住了——我们心中的寇老师!”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