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 远离变味儿的“奥数热”

发布时间:2012-08-27 期号:

安京京

  提起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大家都津津乐道;提起另一个以奥林匹亚为名的智力竞赛——“奥数”,大家却有发不完的牢骚。

  北京市教委日前出台了四项措施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中央电视台近日也就“奥数”现象进行了报道。这样大的力度,在教育领域内是不多见的。

  2005年叫停“迎春杯”,2011年取缔“希望杯”……严禁将“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的入学条件这项工作年年布置、年年检查,但却挡不住“奥数热”的蔓延。仅北京而言,针对中小学生的数学竞赛就有五大杯赛之称。有人估算,北京的“奥数”市场每年达数十亿元。

  笔者并不是反对“奥数”,更不是反对数学。实际上,这些竞赛本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优秀的数学特长生,推动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可是,随着一些学校将“奥数”与升学挂钩,“奥数”就渐渐变了味,成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毕竟,与其他途径相比,学“奥数”没有什么门槛的限制。而对于一些学校来说,“奥数”成绩也可以拿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和潜质。也就是在这种默契之下,“奥数”成了不少名校的选择,很多家长不得不逼着孩子学“奥数”。

  实际上,“奥数”与数学研究并没有直接关系。在针对高中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多次获得总分第一,但恐怕大家都不会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数学大国或数学强国了。在很多国家,学“奥数”只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而国内这种功利化的“奥数”实在是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国内的“奥数”题目有偏、难、怪的趋势,既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实际上,目前这种功利“奥数”的最大后果就是毁掉了很多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治理“奥数热”,我们一方面期待主管部门出台更具体的措施,落到实处。比如,此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清理高考加分项目,明确2014年起学科奥赛获全国奖高考者不再具有保送资格。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这无疑是针对“奥数”的一记重拳。另一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奥数热”的难题,关键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入学机会的公平化。而这,是一个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

  在教育大环境改善的同时,我们不能期望私立培训机构放弃“奥数”这块大蛋糕,但可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呼吁广大家长正视“奥数”的得与失,远离变味儿的“奥数热”,把童年还给孩子。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