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人物 追星“祺哥”进清华——记北京市优秀中学生刘睿祺

发布时间:2012-08-22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祺哥”,同学眼中的领军人物,全名叫刘睿祺,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班长、团支书,初三起还担任了学校天文台台长,不久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学生”。全市仅有12位中学生获此殊荣。现在,他已是清华大学2012级电子专业的一名新生。

  睿祺是追星族,他不光自己追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校很多学生都加入追星行列,只是他追的星不在地上,而在天上。小时候一次偶然的仰望夜空,让刘睿祺对那些遥远闪烁的星光产生无数遐想,激发起他对未知的无限渴望和对天文的兴趣。

追星追到学校天文台

  上初中了,入学第一天,睿祺就发现个好地方,七楼一间教室顶上有个圆球。他想,必然跟天文有关。想进去看看,门却上着锁,没有开放。他到处打听谁管这事儿,原来是位地理老师。“没事儿我就去缠老师,让他带我进去。”睿祺说。后来,学校也想将天文台很好利用起来,便让他和同班另外几名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共同负责天文台。拿到钥匙那一刻,他们甭提多高兴。进入那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时,只见望远镜和旁边的电脑上落满灰尘,房间也长久无人清理。睿祺和几位同学每天用午休时间去打扫,从别的地方将桌、椅、黑板等教具搬到7楼,连续干了一周后,天文台成了一间像模像样的天文教室。从此,他们的很多课余时间都给了天文活动;从此,日食、月食等重大天象他们共同见证;从此,他们离星空更近了一步。

  高一开始,学校正式开了天文选修课,专门聘请了天文老师,每周都有一节天文课,上课的地点就在天文台的教室。同年,睿祺和同学组建天文社,活动主要分两部分:知识普及与野外观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特色。从此,学校校刊上天文知识的介绍、广播里重要天象的预报、活动中天文现象的展示等等,成了全校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进入高二,天文台定期开放,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近距离看看星空什么样。遇到重大天象时,常有班主任带领整班学生到天文台观测。

  看着越来越多同学走近天文,睿祺高兴之余,更感到设备紧张,每年他都申请添置相关设备。现在,天文台在最初一台大的天文望远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七八台小的望远镜,足以满足全校天文爱好者的需要,感兴趣的同学都有机会通过专业设备观测天象。

追星追来更多爱好者

  睿祺说,天文社为学校天文爱好者打开了一扇与天文学亲密接触的窗户。“从猎户座到双子座,从北河三到天津四。这些星星在城市中输给了路灯和霓虹灯,但是在这里,它们是主角。”“看着大犬座、小犬座、御夫座、仙后座在遥远的星空闪烁,那种震撼无以言表。我仰望着它们,它们也在注视着我。它们带着独有的宁静,用亿万年的闪耀记述着宇宙发展的历程。”伴随着同学观测天象后的感慨、流星划过时的尖叫,天文社不断壮大。

  天象的成功观测是对学生天文知识、技能和个人意志力的极大考验。如果早上观测,迎着烈日待上3个小时那是家常便饭,而晚上观测就可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待几个小时甚至通宵。

  睿祺和同学一起,经历了很多仰望星空的美丽时刻,见证了多次重要天象。2010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初四上演的水、金、火、土娥眉月四星伴月天象;2011年1月4日“象限仪流星雨极大”天象;今年5月21日难得一遇的日环食天象。每到重大天象活动,睿祺与天文社的同学早早策划好,兵分多路到不同观测点观测。北京八大处、老山后山上等视线好的地方,都是他们的观测点。

  天文社不断壮大,学校对天文社更加重视,每年寒暑假都要带学生到外省参加社会实践,观测星系。2010年暑假,在老师的协助下,睿祺第一次组织了“青岛寻星”活动。今年暑假,他又跟同学一起去了黑龙江。当初睿祺接过老师手中天文台的钥匙时,全校仅有几名天文爱好者,如今天文社已经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几乎每个班都有十几个天文迷。

  睿祺还将天文知识带到了社区。2009年全国科普日,他组织的“天文进社区”活动吸引了数百人参与,央视朝闻天下节目还进行了报道。

追星追出竞赛一等奖

  睿祺追星的辛苦没有白费,高一时他和另外两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天文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名,这也是他和同学平时不断训练、默契配合的结果。当时全市有五六十位来自不同中学的天文爱好者参加。因为共同的爱好,睿祺还跟其他学校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天文爱好、天文竞赛,无形中激发着同学探索、阅读的兴趣。天文爱好者只抬头望天是看不出名堂的,还要主动查阅很多相关知识。学校和区里的图书馆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天文爱好者指南》、《大众天文学》、《星系天文学》、《观测指导》等是他们常看的专业书籍。每位喜欢天文的同学,也更喜欢阅读了,天文类的专业书籍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索星空的奥秘。

  “天文爱好者还要有一技之长,”睿祺笑着说,“快速组装望远镜,是竞赛考试的一项内容。”竞赛考一天,上午理论,下午操作,学生要在3分钟内快速组装好一台望远镜,想要达到这个速度至少要进行几十次的训练。

  一次成功的观测通常需要几个月的前期准备。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制约,用望远镜拍摄天象照片需要掌握许多技巧,如极轴校准、目标定位、对焦技巧、微调跟踪、滤镜运用、底片选择、曝光时间等,学生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要领。

  一位专业天文老师曾说到,中学生能了解一些天文学基础知识,保持对天文的爱好,是我们航空事业的希望。很多时候,天文学对学生的震撼和感受会埋藏在他们的心里,在未来发芽、生长。我们期待刘睿祺的天空梦想早日结出绚烂之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