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记人大附中数学教师王金战

发布时间:2007-01-24 期号:
  “如果说教室是一片天空,那么只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王金战老师在他的博客中说。
  王金战,人大附中数学教师,他曾带出了一个全部升学的高中班。那个高中班有55名学生,其中有37位同学进入清华和北大,有10位同学进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他的女儿经过他亲自培养,今年也顺利考进北大。
  王老师说,他喜欢教书,他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在他的执教生涯中,他桃李满天下,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我曾经也是差生,但我还是考上了大学”
  “这个世界上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德国教育家亨·奥斯汀说。王老师赞同奥斯汀的观点。
  王老师是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他曾经也是差生,学习成绩总是倒数十名左右。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便跟老师提出要考大学。这对于一个学习排在倒数第十名的学生来说,请求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奚落。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学习激情被激发出来,他立志要考大学。
  为了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他经常从晚上7点开始看书,看到深夜。学校9点准时熄灯,他就点煤油灯,每天都学习到很晚。他说哪天不看书就浑身不自在。油灯常被校长没收,还被摔坏了几盏,写过检查,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读书。为了避免被发现,他就拿着煤油灯到学校的菜窖里看书。
  他就这样坚持,成绩最后赶上来了,期中考试时居然还考了第一,高考是班里惟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他不信差生就永远差下去。“我的经历,让我在执教生涯中有了应对差生的策略,我要感谢高中老师同学的奚落和嘲笑”,王老师说。
  “教好自己的孩子,才能教好别人的孩子”
  2006年,王老师的女儿顺利考入北大。“孩子培养成功了,和家长分享我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我底气十足”,王老师说。但事实上培养女儿的成才之路,又是何其艰辛!
  1999年,王老师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北京。到北京第二天,便把女儿领到北大。女儿一到北大校园就说:“爸爸,我以后一定要上北大”,于是一家人三双手合在一起,许下孩子要上北大的愿望。
  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上高一的时候成绩并不好,并且变得少言寡语。有一次女儿的数学考得非常糟糕,他并没有责备,而是在出差的飞机上花了整整四个小时寻找女儿的错误所在,回家再一一告诉她。女儿因为感动而认真学习,数学及各科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王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培养女儿,实现了在北大许下的心愿。他说他要把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与天下父母一起分享。于是便有了他的博客和国内上百场的讲座。
  学生都叫我“老王”
  王老师带的班级,学生个个品学兼优。他和学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学生们都叫他“老王”,都喜欢他的课,都说他的课轻松、幽默。王老师不仅课讲得好,更重要的是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差生不差。
  学生们都说王老师讲课没有人睡觉。如果有人睡觉,王老师通常是跑到学生座位旁边,给学生道歉,说是自己的课讲得不好,让学生都睡着了。他向学生保证要努力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生动些。睡觉的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自然就不好意思再睡了,开始全神贯注地听课。
  王老师在青岛时曾经接过一个高一的数学班。班里有个孩子长得单纯可爱,总是笑眯眯的,但学习就是不行。为了鼓励那个学生,他在试卷后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在青岛的第一个春节,因为你这次期末考试的成功而快乐。”就这么一句话,那位同学便在寒假中带着感恩的心学习,寒假过得很充实,后来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提高,高中毕业还考入山东一所高校。王老师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学生走进了成功的大门。在学生心里,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王老师做到了。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任艳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