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规划早出发  研考院校如何选?

发布时间:2022-06-01 期号: 1638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苗 露

 

  2022年研考复试、调剂工作已经结束。不少计划参加2023年研考的考生,陆续开始备考工作。

  对于研考生来说,研考初期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非常重要。一方面明确了报考院校和专业,才能进一步了解公共课、专业课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等信息;另一方面,先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后,考生才能参加招生单位的初试考核,且每位考生只能报考一个招生单位。

  那么研考报考院校该如何选择?选择目标院校有哪些原则?又有哪些“误区”?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多渠道获取院校信息

  考生选择目标院校时要慎重,不能随波逐流盲目择校。考生可通过三种渠道,充分了解计划报考的招生单位信息。

  一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作为官方信息发布渠道,研招网上的招生单位信息非常详细权威。考生可登录研招网,查看院校库、专业库等信息。院校库可帮助考生获取招生单位所在地区、院校特性、是否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否是自划线院校、过往招生简章、调剂办法等。专业库可以帮助考生获取不同专业开设院校信息。

  二是各招生单位研究生院网站。在各招生单位研究生院网站上,考生可以查看招生单位过往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的初复试考核要求等信息。

  三是咨询。针对一些个性化问题,考生可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向招生单位的老师进行询问。

  考生要注意,尽量从官方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要提升自己辨别信息的能力。不要相信一些机构承诺的“保过班”等骗局,招生单位不会与任何培训机构进行合作。

  明确定位理性选择

  在择校时,是否报考名校令不少研考生纠结。考生要明确自身定位,理性选择学校。

  首先,考生要明确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随着研考报考人数的增加,研考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考生要在报考前了解拟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其过往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和近年来的分数线。

  其次,考生要认真分析自己为实现报考目标要付出的程度。要成为名校硕士研究生,考生需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优异的综合素质等。这些都需要考生在备考期间更加认真、严格和自律。所以考生在报考前要认真分析,不要盲目追求名校。

  最后,考生可借助量化的方式明确目标。如,考生可将目标院校过往分数线进行量化,明确自己要“过线”每一门课程需要考到的分数区间。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考生明确择校目标。

  择校要学会“冷思考”

  每年研考都会有一些报考人数多、分数线高的热门专业。对于这部分专业,不少考生在院校选择初期就非常忐忑,害怕报考人数多、竞争压力大。

  对热门专业,考生要学会“冷思考”,要从本科所学专业情况出发,对自己的报考进行分析。本科所学就是热门专业的考生,可根据本科专业课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自身专业课学习的优势和短板,在择校过程中通过了解招生单位过往初复试考核内容来“扬长避短”。本科所学不是热门专业,而计划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要慎重。跨专业意味着从头开始学起,热门专业本身竞争压力就大,考生要避免因为考虑不充分而不能成功读研。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考生择校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给自己预留足够的选择空间。选择报考目标时,除选择一所院校认真准备复习外,考生最好再选择一所与目标院校考试科目差别不大的院校作为备选。这样,一旦目标院校招生政策有调整,考生也有备选院校可选。

  计划报考知名院校的考生,在择校初期,也要选择一所对自己来说难度适中的院校作为备选。如果备考过程中觉得考名校难度太大,还可以调整目标。想再次参加研考和多次参加研考的考生,在勇敢追梦、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也要做好规划。

  研考不易,考生在择校时要认真思考,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搜集院校和专业信息,在确定适合的目标后不断提升自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