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研”提质  创新招生培养新模式
——聚焦高校研究生改革建设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1-11-01 期号: 1584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苗 露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一年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所在京高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  推动本研、本博贯通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以加快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动本研、本博贯通,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持续推动清华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

  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会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一周年座谈会上,校长邱勇指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基于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着眼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总结的主要问题,把问题作为改革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三要坚持开放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层次。四要统一认识,只争朝夕,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的基础上,协调推动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制定2030创新行动计划、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和新一轮全球战略,谋划学校110周年后迈向未来的新征程。

  邱勇强调,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一流硕士生教育体现了一流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清华大学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炼和升华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认识,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贡献清华力量。要牢牢抓住全校师生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大会前后形成的几方面共识,一是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二是推动本研、本博贯通,三是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四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五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六是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七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四类型七维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提出并实施“驼峰领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五位一体”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四类型七维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基于学生能力与兴趣,按照“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复合领军、应用创新”四个类型,围绕“思政教育、数理基础、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技术、实践与科研、综合素质”七个维度进行培养。

  “驼峰领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国际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遴选优秀博士生,配备优秀指导教师,配备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是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二是聘请名师小班授课,实施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性、颠覆性、批判性思维;三是加强国际化教育,支持研究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四是加强科教融合,注重学科交叉和科研平台共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采取“提前培育、参赛支持、赛后奖励”举措,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五是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重视课程思政教育,举办“百家大讲堂”活动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研精神和一流意识。

  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招生质量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前提,导师指导质量是关键,学位论文质量是根本,学生就业质量是结果。上述五方面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对此,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构建了“五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每个环节高标准、严要求,并不断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管理,最终有效保障了研究生教育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介绍,单一学科的培养模式目前发展日趋完善。当下,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以本硕博纵向贯通、多学科横向交叉为发展方向,未来将不断加强多学科交叉培养、校企联合培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四大行动”提升培养质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实施招生录取强基、导师队伍提质、培养模式增效、教育质量监控“四大行动”,着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

  实施招生录取“强基行动”,夯实研究生培养基础环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加强招生工作统筹设计,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方式,通过多渠道多类型招生方式选拔优质生源,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建立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选拔机制,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在“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进行直博培养。“十三五”以来,近百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实施导师队伍“提质行动”,强化研究生培养关键力量。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导师入口关,制定《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暂行办法》《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遴选优秀教师进入研究生导师队伍。聚焦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进一步完善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和动态管理制度。构建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日常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下的导师团队集体指导、集体把关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导师责权、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设适应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导师队伍。

  实施培养管理“优化行动”,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卡。聚焦关键环节,持续抓好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等培养过程管理,建立中期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让分流淘汰成为常态。拓展培养模式,强化分类培养,提升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实效。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以科研促进教学,把优质科研转化为育人资源。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探索校企共建、院所共建等培养模式。以学位论文质量为抓手,抓住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加大学位论文审查、审核工作力度,加强论文盲审、预答辩和答辩督导,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推进学位论文评阅平台化,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制度和论文后评估制度。

  实施教育质量“监控行动”,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充分发挥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等在学位授权点建设、导师选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评审,严格把关。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切实发挥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年度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加强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答辩等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制定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发挥其在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培养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多元评价改革,对研究生导师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研究生数量规模的变化,也从侧面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平凡历程。面对庞大的研究生群体,各高校立足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