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按一级学科招生 ——访学校研招办副主任董立毅

发布时间:2017-11-06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孟 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5年成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12所部属高校之一。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发布的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该校石油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副主任董立毅。

 

  记者:学校2018年计划招收多少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非全日制各多少人?

  董立毅:学校2018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50人,其中专业型890人、学术型116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2人。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为准。

  

  记者: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有无新增招生专业?

  董立毅: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按一级学科招生,新增海洋工程研究院招收机械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等专业。详细信息可参照招生专业目录。学校2018年研考科目基本未做调整,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以学校招生信息网发布为准。

  

  记者:学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怎么样?报录比是多少?

  董立毅:2017年学校共录取2105名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学术型1131人、全日制专业学位892人、非全日制82人。学校近年整体考录比约3∶1。

 

  记者:学校近年研究生复试录取对成绩有何要求?

  董立毅:学校复试分数线由各学院(研究院)在不低于国家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报考情况自行划定,同一专业不同学院(研究院)复试分数线有一定差异。一般国家重点学科和会计硕士等热门专业分数较高。

  记者:学校研究生教育方面有哪些特色学科和专业?有哪些学位授权点?

  董立毅:学校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影响。学校拥有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化学工艺5个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工业催化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

  在2015年ESI学科领域世界排名中,学校的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排名前1%。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第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排名第2,安全科学与工程排名第7,地质学排名第8,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第10,5个学科跻身全国学科排名前10位,成为拥有金牌学科(排名第1的一级学科)的50所高校之一。

  学校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学科专业布局,实施“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开发、能源战略等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形成国家公派/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全英文硕士培养项目和短期出国(境)交流与放学项目“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格局。当前学校积极推动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中德生物能源人才培养项目、中法能源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16年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能源金融及能源系统分析五个学科领域实施全英语硕士学位项目。目前,学校有3门全英文研究生课程获批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每年组织师生参加美国SEG年会和EAGE年会等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的达19人,形成富有特色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和多样式国际型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记者:学校近年研究生就业形势怎么样?

  董立毅:学校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下属大型企业的领导成立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聘请40余家大型企业人事部门领导任大学生就业导师,与用人单位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学校开展石油企业实习、实践活动,每年组织2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油田厂矿进行就业见习和实践活动,帮助毕业生近距离了解企业、了解行业。学校还开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对石油文化的认同。企业工作站建立以来,约三分之二的进站研究生选择留在石油石化行业工作。

 

  记者:学校针对研究生有哪些奖助措施?

  董立毅: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包括五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硕士生奖学金有三个等级:一等每人每年9600元(30%),二等每人每年7200元(40%),三等每人每年4800元(30%)。硕士生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博士生奖助学金为每人每年42600元,实现100%覆盖。

 

  记者:对于想报考贵校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您对考生的初试、复试备考有何建议?

  董立毅: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招生单位和专业时,考生要详细研习招生单位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特别要对导师的相关科学研究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综合确定。

  对于初试专业课,考生要参考学校网站发布的课程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备考。复试考核内容可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如有疑问,考生可直接咨询相关学院(研究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