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访谈 地大明年预计招收硕士生2242人 ——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国华

发布时间:2017-08-21 期号:

北京考试报特约记者 刘 婧

  中国地质大学成立于1987年,在北京、武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经过多年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就2018年研招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国华。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其中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各多少人?非全日制硕士多少人?有哪些专业招生?有无新增专业?

  彭国华:参照2017年的招生情况和教育部下达指标数,学校2018年预计招收硕士生2242人,其中学术硕士950人,专业硕士950人,非全日制硕士342人。

  招收学科专业有: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工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设计学)。

  考生要注意,2018年没有新增的专业,生物学(0710)、教育学(040100)专业暂时停招。

 

  记者:今年研考录取情况怎样?冷热门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何?

  彭国华:2017年学校录取平稳进行,稳中有增,传统优势学科一直保持较好的生源,第一志愿报考学术型专业的考生较多,其中宝石学、水文地质学、设计学和公共管理等专业生源很好。考录比平均为2.5∶1。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有哪些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怎样?

  彭国华: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7个,工程硕士(含19个领域)、MBA、MPA、会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法学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教育硕士及体育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具有地质理科和地质工科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学校研究生培养有如下特色:一是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推进实施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统筹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经费以及研究生缴纳的学费,加大对研究生的奖助力度;四是调整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构建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学校在加强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构建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包括学籍管理、课程成绩考核、必修环节筛选、学位论文行为规范监测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等工作;五是加强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开拓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彭国华: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较好,2016年硕士生就业率 95.63%,博士生就业率94.97%。2016届毕业研究生签约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签约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地勘行业、教育科研、国家机构。

 

  记者:对于报考贵校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议?考生该如何选择研究生专业?

  彭国华:学校优势学科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建议考生慎重考虑跨专业报考。非传统优势学科,如计算机、数学、物理学、外语、心理学等专业报录比较低,考生可选择报考。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您对考生的初试、复试备考有何宝贵建议?

  彭国华:学校会列出初试科目大纲,考生可参照大纲进行复习。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行差额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120%左右。初试、复试权重等由各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实际生源情况在复试前确定并公布。考生要注意,复试不仅考查专业知识,还考查科研素质。导师喜欢踏实认真且有创新精神的考生。考生不要在复试中油嘴滑舌、卖弄技巧。面试时切忌伪装和掩饰,要展现自己的真实实力和真正性格。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创新,墨守成规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在一些实验性的专业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成绩不太理想以及名次较靠后的考生要注意,一志愿与调剂并不冲突,如果觉得自己一志愿上线渺茫,最好提前做两手准备,积极联系有调剂名额的院校,以免两头都落空。

 

  记者:从2017年研考开始,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中。学校非全日制在招生、培养、考试中有哪些变化?对非全日制考生,您有哪些建议?

  彭国华:非全日制招生和考试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全日制实施一样的要求与标准,主要实施课程集中授课方式,偏重于实践环节的培养。

  对于非全日制考生,因为国家实施统一的试卷、统一的复试录取标准,因此要关注初试科目的准备,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有目的地选择报考专业,尽量做到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