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

发布时间:2021-09-22 期号: 1575期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教师  李梦楠

 

  我爱秋天,更爱北京的秋天。

  我之所以说爱秋天,本是深受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迈乐观的精神所影响。但要说更爱北京的秋天,那便是因为从小便生长在这片土地,几十个秋天都在感悟这北京秋天的美。

  前几天,一个移居到浙江的好朋友和我聊天。她说:“南国的秋天真的很美,走在西湖边上,水绿色的湖面上泛着点点波光,街边的树木尽是开花的桂树,吸一口气,唇齿之间都弥漫着桂花的香甜。”我不得不承认这南国的秋天恰似一位江南女子,温婉舒雅,有着让人陶醉其中的魅力。相形之下,北京的秋天少了几分柔姿,多了几分刚毅。同样是美,却美得独特。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便是北京秋天的概览,带着几分霸气,带着几分凉意,却给人以归属感。草木一岁一枯荣,秋天一到,就好像是在昭示着自然万物的生命走向尽头,等待重生。这像是使命,又像是约定,时限一到,绝不拖泥带水,用结束迎接开始,真像一位勇士。北京的秋天,少了几分缠绵,多了几分利落。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北京的秋天美得神秘。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姥姥讲故事,每年七夕都会听姥姥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的相知相许,王母的百般阻挠,老黄牛神奇的牛皮,银汉清浅两下分的痛苦,鹊桥相会的喜悦……我曾因为在七夕那天看不到喜鹊而信以为真。美丽的传说让北京的秋天在我的记忆中多了几分神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京的秋天美得传统。中秋佳节,不管身在何方,哪怕千山万水,回家的信念,团聚的渴望总会萦系在游子的心头。赏月、品茶,哪怕只是闲话家常,哪怕只是在一起坐坐,在那一天回家成了一种习惯,北京的秋天,一股股暖意流淌心间,一家家团圆成了一种传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菊花在北京秋天里十分常见,那纤弱的花瓣微微颤动在略微凛冽的秋风中,幽幽暗香需细细品味方可闻见。她不妩媚,不妖娆,刚毅的个性透出骨子里的清高。她或许难让人怜爱,难让人倾心,却让赏花人的内心由衷升腾起一股敬意,敬她的与众不同,敬她的清冷。秋天的菊花,以她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北京秋天,美得高傲,美得出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华秋实,北京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窗台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老玉米,树梢上挂满黄澄澄的柿子、酸甜可口的山楂。苹果树上的大苹果激动得涨红了脸,仿佛高唱着“北京的秋天多么美好……”北京的秋天是真实的,它不擅于用外在的东西去迷乱人的眼睛,而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果实,实实在在地彰显自己的个性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北京的秋天给人以希望。柳三变曾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的别离似乎更使人伤感,但我们却心怀希望地唱出了那首《再见》:说再见的同时就埋下了再见的种子,再见一定再相见。我们来到了各自向往的地方,亲身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北京的秋天给我们以希望,我们在秋天告别,为了重逢,为了未来。

  我爱北京的秋天,亦爱在这秋天里四处逛逛,感悟那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妙趣。

  常言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爬上香山,看层林浸染,火红的枫叶,遍地金黄的银杏树叶,秋天的韵味尽收眼底;漫步在公园里,游廊曲折,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时光仿佛逆转,历史的厚重感跃然纸上;坐在四合院中,捧一杯香茗在手,听一曲《定军山》,望一望天高云淡,看着鸽群飞过,那种闲适,堪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架起铜锅,放上炭火,一家人围在桌边吃涮肉、贴秋膘儿,其乐融融的场景更是北京秋天特有的。

  北京的秋天,美得神秘,美得刚毅,美得传统,美得高傲,美得真实,美得诗意,美得充满希冀……我不是一个出色的歌颂者,但经历过这几十个春秋冬夏后,我还是最爱秋天,爱北京的秋天。

  听了我的诉说,好友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下,说道,其实时间久了,南国的秋天会让人起腻。一天三变的温度,特别熬人,自己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添衣保暖感冒了,反反复复的冷热交替,导致病也拖拖拉拉不见好。反倒是在北京时,一场秋雨一场寒,自己偶尔也会感冒,不过喝点儿姜糖水,捂一捂、发发汗就好了。现在吃着桂花糕,却也依然怀念故乡的点心,北京秋天里的一切都是无法取代的。

  听了她的话,我若有所思。北京秋天独有的,令我魂牵梦系的是家的温馨,是故乡的意义。

  我爱秋天,更爱北京的秋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