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端午  话屈原

发布时间:2021-06-15 期号: 1563期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教师 周伟川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有悬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系五彩线、涂雄黄等。其中两项重要的活动——赛龙舟、吃粽子,就直接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人诽谤而被流放。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诗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都收录在《楚辞》里。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自尽,楚人不舍他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营救,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仍不见踪迹,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也有说法是人们借划龙舟驱散鱼虾,保护屈原的尸体。人们还在每年的这一天,煮糯米饭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防止糯米饭被鱼吃掉,就用粽叶包住,后来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虽然最初并不是因屈原而设立,但许多中国人却因纪念屈原而记住了这个节。为纪念屈原,端午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

  当我们读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读到《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可曾意识到,这诗句和屈原的《离骚》有关。“骚人”成了诗人的代称,“风骚”成了文学才华的代名词。鲁迅说过:“称赞别人文章写得好,可以用:‘无韵之离骚’。 ”酷爱《楚辞》的闻一多先生甚至说:“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熟读《离骚》,居然成了名士不可缺少的条件!

  收录屈原作品为主的《楚辞》还是一部取名宝典。散文家朱自清的名字出自:“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楚辞·卜居》)诗人戴望舒的名字出自:“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楚辞·离骚》)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名字出自:“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楚辞·九章》)……这些名字是这么的优雅动听。

  不仅是给人取名,还可以给事物命名——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天问”二字就出自屈原的长诗《天问》的题目。在这首诗里,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对天地万物发起了一连串“灵魂拷问”。尤其是“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样的求知渴望,正对应着我国探索遥远行星世界的坚定决心。

  屈原选贤任能与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都没能实现;甚至他的诗虽好但因其深奥,并不为很多人所熟悉。那么,为什么屈原世世代代都受到国人崇敬呢?人们爱他、敬他,主要是因为他身上体现出彻底的、不折不扣的爱国精神!

  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重要开创者。先秦时期,士阶层忠于“祖国”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他们更强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安天下”的观念。他们为了求取功名,实现人生理想,常常奔走在各诸侯国之间,游说当权者。而屈原让忠于祖国的观念深入人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这些诗句均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深厚爱国情怀。

  屈原对祖国的爱,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屈原的从政道路极其艰难,先后遭受楚国两代国君的疏远、流放、羞辱。他却不食君禄,也忠国事,始终把国家兴亡的责任担在肩头。他得到的很少,却用最大的善和最深的爱,来回报祖国。相传一名渔父曾经劝他变通一下,随波逐流:“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楚辞·渔父》)屈原却选择绝不变通,毫不妥协,一意孤行!他不忍看到国土沦丧、人民涂炭,毅然决然地怀石自沉,以死殉国:“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楚辞·渔父》)他为后人树立了为人、为政的高标!

  正因为屈原开创了牢固深厚的爱国传统,爱国的信念逐渐深入人心。楚国被秦国灭亡后,楚国人民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即使只剩下三大氏族,也还是一定要灭亡秦国)的怒吼。后来的历史证明:推翻秦国残暴统治的主要力量就来自楚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爱国精神传遍中华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反抗外族侵略,和敌人血战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热爱祖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可以读一读屈原的诗,借此缅怀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做人风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