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考试科目内容及标准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1-04-07 期号: 1544期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樊本富

 

  武举考试自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立以来,它是通过什么考试内容及标准来选拔武官呢?这需要我们从历史文献中找寻当初的有关记载。

  对于武举考什么?《唐六典》中说得非常明确:“其试用有七。”也就是说主要考七个方面。

  第一项考试科目是射长垛,就是考生用弓箭射击远距离的箭靶,为定点射击。靶上有环,从正中间的环依次向外称为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射到第一环为上等,射到第二环为次等,射到第三环为末等。

  第二项考试科目是骑射,就是考生骑在马上边跑边射,为运动射击。规定全射中为上等,射中一部分为次等,一个都射不中为末等。

  第三项考试科目是马枪,就是考生骑在马上使枪。这可不是胡乱扎刺,是有具体要求的:用木头做成假人,假人的脑袋上放有方形的木板,四个假人简单摆成一个阵势,考生骑着马冲进去,然后运枪,可以拨,可以砸,可以挑,可以磕,可以刺,但条件是只能打掉假人头上的木板,若假人倒了就要被扣分。考生能打掉三个或四个假人头上的木板就是上等,两个为中等,一个为下等。

  第四项考试科目是步射,射草人,也是运动射击。考生需要跑着射箭,由于自己的心跳喘气等因素影响,射箭的精准度差异很大。这项考试对考生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射中,还要讲究技巧。如果考生在这项考试中能运用自己的技巧射中箭靶,那就说明他的运动能力非常高明。

  第五项考试科目是才貌,也就是外形条件。作为一名武将,就得身材伟岸健硕,一看就雄赳赳气宇轩昂,对别人有一股自身携带的威慑气势。此项考试,要求考生身高以六尺为标准,六尺为中等,六尺以下为末等。唐朝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九寸三分,算来当时要想考中武举,身高首先要达到1.86米。

  第六项考试科目是言语。官场上对言谈的能力要求非常严格,一不能乱说,胡说八道,一不小心把军事机密给说出来怎么办;二不能不善言谈,军事思想如果没有办法表达,也没有办法执行。因此,此项考试考察考生既要表达清楚,又要做到说话讲究分寸。

  第七项考试科目是举重,也叫翘关。这是考查体力或臂力的。什么是关?关就是现在的门栓、门插。古代城门的门栓都很重,有的可达几百斤。在攻城的时候,万一被堵在城里,如果没有力气取下门栓,只能等着被消灭。所以具备翘关之力,是保住生命的重要保证。武举考场上也仿作了一个门栓,长一丈七尺,直径三寸半,要求考生连举十下,不合格的就被淘汰。

  武举考试不像文官考试那样搜肠刮肚地拍脑袋,而是要在考场内比拼各种才艺,显得龙腾虎跃、生机勃勃。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