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享受月光的洗礼

发布时间:2018-09-21 期号:
【编者按】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明清时期成为中国除春节以外的主要节日,有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预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月亮,不仅为中秋节营造了浪漫唯美的氛围,更成就了中秋团圆节的深刻内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难全,所以圆满才难得。在外求学的游子,记得买一张回家的车票,或给家里打一通电话,或陪在父母身边吃一份月饼。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体会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感悟中秋佳节的文化韵味。
 
 
胡 杨
  中秋节,也称拜月节,在中国的起源最早出自于《礼记》,唐宋元明清朝代更替,中秋节的传统却被保存了下来。人们庆祝这样一个特别的节日,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中秋时节正是瓜果桃李丰收之时,民俗学家认为中秋祭月祭祖是源于先人们拜祭土地,庆祝丰收,感谢天地恩典的节日。
  纵观整个世界,相似的庆祝丰收的节日,印度有“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旬左右,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做扫除,人们穿戴一新,煮甜牛奶粥敬奉太阳神。犹太民族有“结茅节”,他们会用树枝建起小屋,屋里悬挂丰收的果物,在星光下拜祭感恩先祖。在希腊,人们在每年秋天举行“Thesmosphoria”节,用蛋糕和水果作为礼物,纪念掌管农业、结婚、丰饶的古希腊神话中的丰收女神得墨忒耳。世界上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习俗,但人性总是相似的。世界各地都大张旗鼓地设定一个专门的节日庆祝丰收,祭拜太阳月亮星空,这样的节日想必有它长久以来存在的意义。
  现代的主流观点不再是“万物有神灵”,中国的都市里,各种拜祭的形式早已弱化。节日,渐渐演变成了只和家人吃吃团圆饭,就算是过了。我却觉得,中秋节,不只是吃月饼这么简单,还有着深层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意义。
  当从自己的社会角色中疲惫归来的人们与家人相处时,也沐浴着来自家人无条件的关爱。也许是特意做了你爱吃的小菜,也许是问问最近的家长里短,也许是听老人讲讲过去那些年代的故事,也许只是热络地摆出桌椅板凳,有心的人能感觉到包含在细节里的爱意。家的温暖之处,不就在于营造了这样一方令人舒心的天地吗?沉浸在家庭之爱氛围中的人们,总会是元气满满。
  当平日里忙碌的人们坐下来,品尝美好的时令食物时,也品尝到单纯的愉悦。桃,柚,芋,栗,菱角,桂花,柿子,各式月饼,带着来自土地、风、雨沉默而无私的礼物。此时的愉悦感蔓延,人们也许就升出对食物,对大地的感恩之心,也许就会更加珍惜资源,从而维护着、创造着风调雨顺,富足而美好的世界。
  当日常无暇与自然接触的人们慢下来,向月亮望去时,月光温柔,时光像夜色中静静的河流。人们也许就能回到返璞归真的存在本身,感受到自己是在地球“母亲”、月球“守护神”、太阳“父亲”以及整个宇宙“家族”的怀抱中生活着。那一刻,赞叹自然的神奇美妙,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快乐。
  在这样寄予着感恩与美好心愿的节日里,希望每个人都能与家人团聚,敞开心接受来自家族的祝福;尝时令瓜果各色月饼,用味蕾享受来自大地和自然界的礼物:对着清明的月亮,感受来自神秘宇宙的关怀。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