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发布时间:2011-08-15 期号:

楼梓杉

  饭桌上,我喊儿子去厨房拿糖放入豆浆里。儿子听后就向厨房跑去,不料他一下子摔倒了,等起来时,上嘴唇已磕破。

  儿子边哭边发牢骚,说:“妈妈,都是你不好。如果你自己去拿糖,我就不会摔倒了。”我为儿子处理伤口,心疼儿子,也正为这事自责,于是我默不做声。

  儿子看我不做声,又说:“都怪地板,如果不是地板太滑,我也不会摔倒了。”

  晚上,儿子睡在了奶奶家,家里少了往日的热闹,多了一份冷清。

  早上的事情不知不觉再次浮现。儿子摔倒了,尝到了苦头。于是他开始归因,不管归因为我还是地板,都是从外界找原因,唯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其实,他可以归因为自己没有穿拖鞋,或者归因为自己不应该跑。不得不说,当时他的哭声、他的委屈把我给麻痹了。

  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知名企业招聘,许多优秀的人选参加了层层竞选,最终几位佼佼者脱颖而出。他们将接受总裁最后一关的选拔。身经百战之后,大家都志在必得。像往常的面试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走进了面试室,不一会儿,又都带着疑惑出来了。原来总裁并没有给他们出什么高难度的考题,而只是简单地问了两句,就结束了。正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总裁助理出来宣布结果。一位经过走廊轻轻扶起一把横倒在路中央的扫帚的小伙子入选。考试的方式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你或许说这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个细节,是一个在家里“倒了油瓶都不扶”的人万万想不到的。这样一个细节源自一个人一贯的责任心。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责任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得不承认,由于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得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以“小公主”、“小皇帝”自居。某种程度上,孩子过着一种寄生虫的生活,习惯了接受,而不是给予;习惯了人人为我,而不是我为人人。这最终导致孩子成年后责任意识淡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热爱祖国的责任;“择邻而居”讲述的是孟母历尽艰辛、勇于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卧冰求鱼”是对晋代王祥恪尽孝道为人子的责任意识的传颂。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孩子年龄虽小,我们也不要一味迁就,要让他(她)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要让他们懂得,遇到事情,不能一味地抱怨别人,而是想想自己该承担什么责任。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