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状元宰相”吕蒙正

发布时间:2011-08-10 期号:

陈鹤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宰相”则是文官政府里的首脑,一生中能同时收获这两大头衔之人必定有过人之处。宋代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朝代,其开国君主赵匡胤就曾说过:“宰相须用读书人。”而状元宰相登上历史舞台,则无疑是赵匡胤这句治国名言的生动体现。至于宋代的第一位状元宰相,则当推河南洛阳人吕蒙正(946年—1011年,字圣功)。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正月初七,刚刚在上一年十二月即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便匆匆举行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殿试。地点仍沿用讲武殿,考试题目则为《训兵练将赋》、《主圣臣贤诗》。以此赋诗为题,大含深意。因为宋太宗是用“兄终弟及”的模式继承了兄长赵匡胤的皇位,而此时赵匡胤自己已有两个儿子,这一现象不符合中国古代“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观念。当时许多官员和群众便纷纷猜测:这是赵光义运用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皇位。以致后世出现了“烛影斧声”之类的传说。面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浪,赵光义决定提前举行殿试,争取广大读书人的支持。同时,通过考题表示自己一定会“训兵练将”,统一天下,完成兄长的未竟之业;而且表明自己是“圣主”,希望考生做“贤臣”。吕蒙正便是在这次殿试上,以优美的文笔、敏捷的才思,获得了皇帝的青睐,成为太宗朝第一位钦点的状元。另外,这次殿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录取人数大大增加,一共录取进士109名,大大超过以前的最高记录——31名,堪称宋代版的“扩招”。

  常言道:“公侯头上堪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吕蒙正首先是一位大度的宰相。他初次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有一个陌生的中级官员指着吕蒙正说道:“这小子也能当参知政事啊?”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径直走了过去。其他宰执大臣愤愤不平,斥问说这话的人叫什么名字。吕蒙正赶紧制止,说道:“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便终生不能忘记,还不如不知道啊!”听到这话的人无不叹服吕蒙正的气度。

  作为宰相,光有气度显然不够,还要敢于纠正皇帝的过错,才算称职。一次,宋太宗谈到军事战争时说:“朕所进行的征战,都是为民除害,要是这算穷兵黩武的话,天下早就生灵涂炭了!”吕蒙正回答道:“隋唐几十年间,曾四次征伐辽东一带,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隋炀帝全军覆没,唐太宗无功而返。治理国家的要点在于处理好国内事务。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远方敌国,谁敢不服?”吕蒙正说的在理,宋太宗点头称是。又一次,宋太宗在皇宫中设宴款待诸位宰执大臣。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宋太宗开始自鸣得意:“五代时生灵涂炭,即是京城的百姓也经常遭到抢劫,自然灾害、人为祸乱层出不穷,当时人人自危,以为天下不可能再太平了。朕即位以来,亲理政务,总算初见太平。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这毕竟也是人力所为啊!”言下之意,现在国泰民安,都要归功于他宋太宗。吕蒙正当即避席说道:“天子脚下的京城,自然人口众多,百业兴盛,所以如此繁荣。臣曾经看到都城外不到数里的地方,因饥寒而死的百姓不可胜数啊!希望陛下您既看到京城的兴旺,也关怀远方的苦难,这就是天下百姓的幸事了!”宋太宗听罢,脸色大变。吕蒙正却从容归位,在座的大臣都私下感叹吕蒙正的正直。

  正因为吕蒙正的博学多才和大度正直,才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获得皇帝的信任,成为宋朝第一个“状元宰相”,并且三次出任宰相,追平了开国功臣赵普的记录,上演了一出宋代版的“三落三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