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改变考生命运的乡试

发布时间:2011-07-06 期号: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李 兵

  乡试是明清时期在南、北直隶(南京和北京)及各省省会举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因采取分省考试、分省录取,与上古的乡举考试有形似之处,因此称乡试。乡试又称乡举、乡闱、秋闱、秋试、秋榜、桂榜、大比等。明清沿用宋代以来三年开科一次的旧制,在子、卯、午、酉年八月举行乡试,丑、辰、未、戌年二月举行会试。在这些年份举行的乡会试,不需要由朝廷特别批准,由礼部依照科场条例进行,称为正科。在此之外,为网罗人才,清代还在皇帝登基、万寿等喜庆年份特别举行乡会试。因是在正科之外举行的考试,因此称加科、恩科。凡是经学政科试录送的生员、贡监生及其他杂项人员都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是明清时期参加人数最多的正式科举考试,也是改变考生命运的最关键考试。

  明清乡试主考官负责命题和确定录取名单,一律由京官出任,每省任命正副主考官各一人,一正一副。唯有顺天乡试的主考官数量多于各省,一般为一正二副,同治三年(1864年)起改为一正三副,一直沿用到清末。为考查候任考官的学识与能力,从考官环节提高科举选才的有效性,清廷于雍正三年(1725年)起实行考差制度,是对拟派往各省乡试正副主考官所举行的水平测试。

  在乡试正式举行之前,各贡院均会举行祭祀仪式,祭祀魁星、关圣帝君、考生的功德父母等,目的在于祈求本次考试顺利进行。

  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起,顺天乡试及会试头场《四书》文题目由皇帝在《四书》中折一角,由军机处送给贡院的主考官,主考官在这一页中选择文字命题。头场试帖诗、二、三场考题则由考官拟定。为监督和审查考官的命题,顺天乡试二三场试题需在每场考试结束后,由贡院监临官呈送给军机处,然后交军机处进呈供皇帝御览。各省乡试三场全由考官命题,试题需刊刻在题名录中,以便进呈给皇帝预览。

  清初科举考试内容与明代相同,即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经》义四篇;二场论一篇,题用《孝经》,判五道,诏、诰、表中择作一道;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士子答题注释、疏证需依程朱理学著作。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起,乡会试考试内容调整为,第一场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此后成为清代定制。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止八股文和试帖诗,这遭到了长期学习八股文的士子的强烈反对。后因变法失败,科举恢复旧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十六日,慈禧太后发布懿旨,宣布废止八股文,在中国科举史上沿用五百余年的八股文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考生答卷均用墨笔,被称为墨卷。墨卷弥封后,交由誊录书手用红笔誊抄,誊抄后的试卷被称为朱卷,是考生答卷的副本。考官只能批阅朱卷,目的是防止考官因识别字迹徇私。

  除主考官之外,还有协同主考官阅卷的同考官。同考官又称“同考试官”。因同考官在贡院内各居一房阅卷,又称“房考官”、“房官”、“房考”。顺天乡试同考官选派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庶子以下,科道、部属、评事、博士、监丞以上官员担任。各省乡试同考官由各省巡抚选派进士、举人出身的知州、知县担任。顺天乡试的同考官由皇帝钦定,最初定为20人,后定为18人,称为“十八房”。其他各省同考官人数不等。至光绪元年(1875年),各省同考官数额为:顺天、江南各18名;浙江、江西各16名;山东、河南各14名;广东13名;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各12名;陕西10名;山西9名;广西、云南、贵州、甘肃各8名。

  录取完成后,公布录取名单,被称为放榜。由于科举是抡才大典,朝廷和社会都极为关注,明清统治者规定了放榜的期限。康熙五十年(1711年)规定,大省在九月十五日前,中省在九月十日前,小省在九月初五日前必须放榜,这成为清代定制。各省在这一期限内,可以自行确定放榜日期,因寅属虎,辰属龙,各省放榜多选寅、辰日,取龙虎榜之意,以求吉利。乡试放榜时,正值秋季,桂花盛开,因此乡试榜也称秋榜、桂榜、蕊榜。因乡试录取者——举人是科举出身的第一级,因此又称一榜、乙榜。

  放榜时,顺天府在顺天府署、各省在布政司署或巡抚署前张挂榜单,三天后由官府收缴存档。

  清代举人衣冠有明确的规定,冠用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秀才用银雀),袍用青绸,边缘用蓝色;举人的冠服与贡生、监生基本相同,是他们参加典礼时穿着的礼服。

  各省乡试录取的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三至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解元和经魁简称经解,第六名至第十名称乡魁,第六名之外的举人皆称文魁或文元。举人家可悬挂“举人第”的匾额。

  清代沿袭旧制,乡试放榜次日,考官、新科举人和重赴鹿鸣宴的举人至顺天府衙门、各省巡抚衙门赴宴。宴会时,正主考官居中,副主考官居左,担任监临的巡抚居右,同考官在旁边落座。主考官和巡抚着朝服先行谢恩礼,继而新科举人谒见考官,然后依次入座开宴,齐唱《诗经·小雅》中的首篇《鹿鸣》诗,故称鹿鸣宴。唱毕,跳“魁星舞”。歌舞之后,所有人都尽情享用丰席盛馔,相互庆贺。至清末,鹿鸣宴仅存形式,宴席非常简单,新科举人大多不参加。

  乡试放榜后,报子手持捷报,一路高呼某某人高中某某科第多少名举人或者进士,喜讯立即传遍四方,道贺者蜂拥而至,原来冷清的考生家里顿时变得门庭若市。

  考生中举后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举人成为明清社会绅士的主体,是所在地最有权势和经济实力的群体。因此,中举不仅是个人成功的标志,也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荣耀,中举后祭祀祖宗是告慰先人、宣示荣耀的重要方式。

  乡试结束后,各地立碑记载乡试情况,主要包括记载主考官、同考官、监临、提调姓名,以及录取新科举人的姓名等信息。

  为保证阅卷的公正性,落榜考生可在发榜后的十天内,凭卷票领取墨卷查阅,如认为评卷不公正,可向礼部申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